当前位置:首页 > 无诱因出现腹痛、便血需警惕,可能是绒毛管状腺瘤

无诱因出现腹痛、便血需警惕,可能是绒毛状腺瘤

曹键副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出现大便带血和腹痛的症状未引起重视,导致症状加剧,遂来院就诊,经肛门指诊、肠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磁共振平扫后,被确诊为绒毛状腺瘤,采取经肛门息肉切除术治疗后,病理检查结果良好,异常症状消失,术后一年复查,未出现复发的情况。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36岁

【疾病类型】绒毛状腺瘤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3/1

【治疗方案】经肛门息肉切除术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1年后复诊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大便带血、腹痛等异常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患者来我院就诊,自述近半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和腹痛的症状,血量不多,附着于大便的表面,呈现鲜红色,伴随里急后重感,一直没有进行有效治疗,近1个月左右,便血次数增多,出现腹泻的新症状,每日排便4-5次,非常担心,于是来院就诊。我完善患者的肛门指诊,发现齿线上3cm前正中可触及明显的肿块,大小约2*3cm,指套染血。随后我让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显示直肠下段前壁富血供实质性占位。最后让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显示距肛门4cm处见不规则新生物。随后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提示为绒毛状腺瘤。

二、治疗经过
我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该疾病一般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并且通过病理检查来排除恶变的可能性,患者及家属经考虑后同意手术。我考虑到患者的息肉距肛门较近,决定采取经肛门息肉切除术,手术过程非常的顺利,耗时40分钟左右,术后将切除的息肉组织送病理检查,检查结果提示为绒毛状腺瘤,局灶区域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肿块大小为2.5*1.5*1cm,切缘及基底(-),未发生转移和扩散。术后及时安排患者返回病房休息,监测其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三、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经过7天的住院治疗,自述便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消退,排便通畅,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每日1-2次,大便成形,且颜色为淡黄色,进食状态和睡眠治疗较好,可以适度活动。我通过给患者查体发现,患者的术区恢复较好,未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给予出院,1年后患者再次复查肠镜检查,提示结果无异常。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我看着患者的健康状况好转,倍感欣慰。
四、注意事项
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术后恢复较好,不适症状消失,由于病理检查结果良好,不用采取后续治疗,我为患者感到开心。但是我也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恢复不可忽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患者在出院后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适当进行运动,但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2.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排解不良的情绪,并且戒烟和戒酒。
3.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尽量选择清淡、易咀嚼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全面,不要偏食。
五、个人感悟
绒毛状腺瘤是发生在结肠上的腺瘤,容易发生恶变,一经发现就需要高度重视,该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便血、腹痛等异常的症状,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理检查。该病例的患者就是出现了以上的异常症状后,未及时治疗,在症状加剧后才来院诊治。虽然患者术后预后较好,未出现扩散和转移,但是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态,应该积极检查和及时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