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肠镜检查发现绒毛管状腺瘤,手术治疗保平安

肠镜检查发现绒毛管状腺瘤,手术治疗保平安

曹键副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出现大便带血、发黑等异常症状来院就诊,经肠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后,被确诊为绒毛管状腺瘤,采取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良性,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异常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返院复诊,未出现复发的情况,预后结果良好。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66岁

【疾病类型】绒毛管状腺瘤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9/3/1

【治疗方案】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1个月后复诊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大便带血、发黑等异常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位66岁的大爷,自述平时身体健康,很少生病但是在今年年初时出现大便带血、发黑等异常症状,随着症状频发,越发严重,于是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来医院进行全身体检。患者进行肠镜检查时,检查结果显示距肛门23cm处乙状结肠可见一个大小约2.0cm息肉,表面粗糙,部分充血水肿。随后我让患者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结果提示低级别绒毛管状腺瘤。最后患者被确诊为绒毛管状腺瘤。患者自述不存在家族遗传病史、药物过敏史,并且没有基础病。

二、治疗经过
我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该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切除息肉组织后,进行病理检查,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他们表示理解和认可,愿意积极配合治疗。我完善患者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随即安排手术,我让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时间约为1个小时,整个手术的过程很顺利,彻底地切除息肉后缝合创口,并将切除的组织送病理检查,检查结果提示低级别绒毛管状腺瘤,部分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未出现扩散和转移。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5天的住院治疗,自述术后病区疼痛感降低,没有出现发热、腹痛、血便等症状,并且排便情况正常,大便恢复正常,进食状况和睡眠质量较好。我随后对患者进行查体,发现体温正常,心律齐,神志清,双肺呼吸无杂音,准予出院调养。患者1个月后复查肠镜检查,提示无异常情况发生,病变组织已完全切除。患者自述对这次治疗非常满意,我也倍感欣慰。
四、注意事项
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息肉组织已经被完全切除,并且病理检查结果良好,不需要后续治疗,我由衷地为患者感到高兴。但是患者年事较高,机体恢复能力降低,所以术后需要重视以下事项:
1.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关注大便的情况,如有便血、大便发黑等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2.患者需要调节饮食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硬的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五、个人感悟
绒毛管状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是具有管状和绒毛状两种形态结构的腺瘤,容易发生恶变,主要症状有便血、腹痛、腹泻等,一经发现,需要采取手术切除,早期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该病例就是因出现便血、大便发黑等异常情况来院就诊,幸好发现及时,手术治疗后,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当大家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一定要早检查、早治疗,不要贻误治疗时机。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