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红斑、全身乏力,淋巴结结核治疗后逐渐好转

皮肤红斑、全身乏力,淋巴结结核治疗后逐渐好转

蒋卫民主任医师

感染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出现皮肤红斑、全身乏力等症状,在进行胸部增强CT、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血常规等一系列检查后诊断为淋巴结结核。患者在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盐酸乙胺丁醇片等药物治疗后,皮肤红斑、全身乏力等症状消失,纵隔淋巴结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62岁

【疾病类型】淋巴结结核

【就诊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就诊时间】2019/4/27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盐酸乙胺丁醇片等)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1年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低烧、皮肤红斑、全身乏力等症状消失,纵隔淋巴结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一、初次面诊
一天下午,一位脸色泛黄的患者颤颤悠悠地走进了我的诊室。看着患者额头上的汗珠,我请她坐下,并递过去一杯温水。患者告诉我她的身体不好,3个月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双下肢反复出现红色斑疹,全身乏力,午后更严重,需要静卧休息一会儿症状才能消除。晚上睡眠过程中喜欢出汗,醒来后又不出了。双侧颈部出现很多蚕豆大小质地较硬的结节,摸起来是活动的。一星期前患者因受凉感冒,反复发低烧,在家中自行服用了退烧药,退烧后阵发性咳嗽症状未完全消除。
考虑到患者年纪较大,可能并存多种疾病,于是我让她做了胸部增强CT、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等一系列必要检查。胸部增强CT提示左肺门增大,左侧肺门及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呈弱均匀强化,左肺动脉部分气管受压,左肺野内可见条片状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气管环存在隆突增宽,给予右气管旁、隆突远端淋巴结穿刺,穿刺组织病理为干酪样物质,肉芽肿性病变;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3.3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16×10^9/L,血小板计数172×10^9/L;血沉70mm/h;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医学检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

二、治疗经过
抗结核治疗是淋巴结结核的关键治疗措施,于是我给患者使用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盐酸乙胺丁醇片。异烟肼片适用于治疗各型结核病,效果很明显,单用也可用于新近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的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等,我让患者家属也适当服用了一些。但是异烟肼片服用剂量不能过多,否则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和周围神经炎的发生,我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能冒进,擅自更改频次和剂量。考虑到患者反复低烧,我让她使用双氯芬酸钠栓肛塞退烧。
三、治疗效果
患者入院治疗14天,症状明显好转。低烧、皮肤红斑症状消失,全身乏力、发汗症状明显减轻。胸部CT提示纵隔淋巴结较治疗前有所减小,血沉逐渐降至15mm/h,未出现白细胞降低,肝功能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于是准许出院。院外患者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1年后患者回医院复诊,自诉全身乏力、发汗症状消失,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纵隔淋巴结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四、注意事项
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好,淋巴结结核又为消耗性疾病,因此在复查时,我嘱咐患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1.饮食健康:需要多增加营养,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牛奶、牛肉、西兰花、玉米、鸡蛋等等,禁食海产品和刺激性食物。
2.密切关注自身变化:关注体温、淋巴变化,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谨防交叉感染。
3.注重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勤洗手,注意全身保暖。
五、个人感悟
淋巴结结核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脓肿型、溃疡型、结节型、浸润型。除每个类型各自的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午后发热等。本例患者属于结节型淋巴结结核,出现了典型的结节特征以及全身症状,好在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淋巴结结核好发于身体素质差的人群,因此年幼、年老及长期疾病缠身的人群需要增强体质以抵抗疾病入侵。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