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身现出血点、瘀斑,警惕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全身现出血点、瘀斑,警惕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欧晋平副主任医师

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感冒后手臂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斑瘀,并迅速蔓延至全身,在进行两次血常规检查、脾病理学检查以及出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检查后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碳酸钙D3颗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后,身体上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斑瘀消失,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岁

【疾病类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6/20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碳酸钙D3颗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1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身体上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斑瘀消失,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一、初次面诊
第一次见到患者时,我就注意了他手臂的瘀斑和出血点。患者妈妈告诉我患者三天前玩耍时有些着凉,但只是轻微咳嗽,家人就没有重视。后来患者的手臂皮肤上出现了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瘀斑,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发展至全身,这才赶紧来到医院检查。我查看了患者的鼻腔和牙龈,未发现出血点,于是我让患者妈妈带他去做了血常规、脾病理学检查、出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血常规当中的血小板严重偏低,血小板计数26*10^9/L,符合病毒感染后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表现,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故初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考虑到患者有自发出血的危险,于是我建议患者入院治疗,患者妈妈在第二天为患者办理了住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又让他做了一次血常规,血小板计数24*10^9/L,于是可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我给患者静脉输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这个药物可以起到抗过敏、抗休克,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副作用是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因此同时给患者使用碳酸钙D3颗粒来减少甲强龙对骨骼的影响。我还给患者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调节免疫功能,以提升血小板数目。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是一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起到急救作用的药物,疗效非常明显。
三、治疗效果
住院第4天,患者身上的出血点逐渐消退,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数值已经上升到76*10^9/L,于是停止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其他药物继续使用。住院第7天患者身上的出血点及瘀斑基本消失,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已经恢复正常,上升至98*10^9/L。1个月后患者来到医院复查,身上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斑瘀都消失不见了,复查血常规血小板133*10^9/L,其他指标无明显异常。
四、注意事项
患者年纪较小,出现不适症状不能明确表达,因此在复查时我特意嘱咐患者妈妈,要多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并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监测血常规,一旦出现发热或者皮肤散在出血点,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2.注意饮食健康,加强饮食卫生,不要进食过硬、带刺的食物,尽量吃流质、半流质食物,以免消化道损伤出血。增加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和抗病能力。
3.注意安全,避免磕碰导致重要部位出血。患者在入院前存在出血危险,出院后要尽量避免出血。
五、个人感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既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的发生是由于病人对自身血小板抗原失去免疫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与血小板生成受抑,导致血小板减少。本例患者年纪较小,免疫功能较弱,在感冒后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瘀斑症状,幸好就医及时,否则病情加重可能会引发多脏器或颅内出血。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