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胃癌后突发腹内疝,与手术留下的间隙有关?

胃癌后突发腹内疝,与手术留下的间隙有关?

曹键副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为69岁的男性,10小时前吃了早饭活动,左侧腹部突然胀痛,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为食物,且2年前因胃癌在外院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结合症状以及各项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腹内疝。患者住院行剖腹探查术、腹内疝复位术,术后给予葡萄糖注射液补液,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69岁

【疾病类型】腹内疝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1/7/2

【治疗方案】手术(剖腹探查术、腹内疝复位术)+葡萄糖注射液补液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术后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


一、初次面诊
我院急诊接收了一位老年人,我赶到后,家属急急忙忙的说:“医生,我是患者的女儿,我父亲10小时前吃了早饭进行活动,突然出现左侧腹部胀痛,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为食物,麻烦您看看什么情况!”我安抚家属后问及病史,得知患者2年前因胃癌在外院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初步考虑肠梗阻的可能,并收入我院检查、治疗。
入院后,立即给予患者禁食处理,并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排除感染的情况。行腹部CT检查,提示左上腹局部肠管聚集,局部呈漩涡状改变,近段空肠及食道扩张,且扩张肠管壁强化减弱,结合症状,最终诊断为腹内疝。

二、治疗经过
我告知患者及其女儿是腹内疝,就是说患者的肠道位置异常,与根治性胃切除术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手术留下了间隙,导致肠道移位,且肠管的血管被压迫,从而引起腹痛。如果不及时解决,有肠管缺血坏死、穿孔的风险,建议急诊行剖腹探查术,配合腹内疝复位术治疗,患者的女儿很着急,与其他家属联系后,一致同意手术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患者于急诊当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疝入附近间隙,形成腹内疝,肠管扭转3圈,及时行腹内疝复位术,手术顺利结束。由于禁食时间较长,术后我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进行补液支持治疗,并叮嘱其恢复期不要暴饮暴食,进食后不要剧烈活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为主。
三、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的腹内疝得以解决,术后第一天没有出现腹痛、腹胀的情况,肛门恢复排气,左侧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减少。术后第5天复查,显示患者恢复良好,给予出院,回家静养和调理;术后第15天,患者按期来我院门诊复查,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予以拆线处理。
四、注意事项
患者的恢复期尤为重要,一不小心容易造成恢复不良,但是患者的女儿很细心,也经常问我该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我感到很欣慰,这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好处,于是又为她讲述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保护腹部的手术切口,尽量避免打喷嚏、用力排尿以及排便等行为,否则容易引起腹压增加;还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引起咳嗽的风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及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及时给予药物通便,不可忽视其影响;同时定期回我院复查,有助于身体健康。
五、个人感悟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孔道或者多余的间隙,移位到另一个部位,在临床上常见于胃病术后的患者,如果手术造成人为间隙,肠管容易疝入其中,形成腹内疝。该患者的腹内疝就属于此类典型情况,好在治疗及时,患者的腹内疝得到复位,没有引起肠梗阻或者肠管坏死,我很开心该患者成为幸运儿,可见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