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华人学者Nature子刊 癌症如何招募“帮凶”

华人学者Nature子刊 癌症如何招募“帮凶”

  并非所有的乳腺癌肿瘤都遵循相同的生长路径。一些肿瘤得到了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帮助,这种免疫细胞参与抑制了机体的抗肿瘤反应。然而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乳腺癌细胞招募MDSCs的机制,在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帮助癌细胞雇用MDSCs的新机制。

  论文的通讯作者、贝勒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张翔(Xiang Zhang,音译)说:“没有MDSCs,肿瘤可能会采用替代途径,但采用mTOR活性路径的癌细胞往往通过生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来获得更多的MDSCs,G-CSF驱动了MDSCs累积。”

  知道癌细胞与MDSCs的互作机制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可能导致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一些事件,鉴别出潜在的治疗靶点。例如,“确定患者的肿瘤正利用mTOR信号通路表明,癌细胞更有可能依靠MDSCs获得进展,”张翔说:“这些信息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联合针对mTOR的现有治疗方法和针对MDSCs的疗法代表了潜在的治疗策略。”不利用mTOR信号通路的肿瘤预计同样不会对这种疗法产生反应。

  张翔和同事们的研究发现非常符合个体化治疗这一概念。张翔解释说:“人们谈论存在于一名患者肿瘤中,而在另一位患者肿瘤中没有的特异突变。相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突变或许是采用不同疗法的依据;这就是个体化治疗。我们正在设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确定患者之间不仅肿瘤内在特征存在差异,就免疫元件而言也存在多样性,来试图丰富这一概念。不同的肿瘤或许通过不同的肿瘤特征和免疫反应发生进化。”

  MDCSs只是与肿瘤相关的一种类型的异常免疫细胞。“此外,还有与肿瘤相关的其他免疫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不同的T细胞亚群——可以攻击或帮助肿瘤。所有这些细胞可能会因人而异,我们还未真正了解它,”张翔说。生物通

  此外,MDSCs还在非癌症情况下起作用。例如,在慢性炎症中,这些细胞试图抑制炎症;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起着促进健康的作用。因此,“简单地清除所有MDSCs来治疗癌症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例如自身免疫疾病。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进一步确定这种多样性特征,找到肿瘤特异性MDSCs亚群的原因。”

  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带领的一项研究发现,肿瘤可使用一组白血细胞MDSC来促进其生长并抑制抗击疾病的免疫系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18日的Cell旗下子刊《Immunity》,标志着癌症免疫学的一个转折点,并为更有效的免疫疗法开发提供了依据(促进肿瘤生长并抑制免疫攻击的“帮凶”)。

  在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种方法,来靶定那些可抑制免疫反应的难以预测的细胞,在临床前实验中用多肽消除它们,保住他的重要细胞并缩小肿瘤。这些MDSCs细胞大量存在于肿瘤周围的微环境中。在骨髓中,这些细胞与其他血细胞一起产生,会干扰T细胞(免疫系统的攻击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在小鼠模型中,MDSCs已被证明能够加速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自然医学》:科学家发现肿瘤免疫疗法的新靶点)。

  来自浙江大学、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人类结直肠癌中γδT17细胞促进了髓样抑制细胞MDSCs积聚和扩增。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浙江大学Cell子刊揭示癌症免疫新机制)。

  浙江大学Cell子刊揭示癌症免疫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人类结直肠癌中γδT17细胞促进了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积聚和扩增。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5月15日的《免疫》(Immunity)杂志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黄建(Jian Huang)教授和路易斯维尔大学的严俊(Jun Y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黄建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疾病、甲状腺病、胃肠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早期诊断、外科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选择等。严俊教授则主要从事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又称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患者40万,死亡率为7.35/10万。

  炎症是恶性肿瘤的七大特征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促炎症因子,如IL-6、IL-1β、TNF-α和IL-8可诱发炎症,趋化炎症细胞(如T细胞核肿瘤浸润巨噬细胞等)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肿瘤增殖,诱导免疫耐受,并分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中外学者国际期刊:炎症与癌症的“不解之缘” )。

  IL-17是一种新发现的促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 T辅助细胞,即Th17细胞产生,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CD8+ T细胞也可少量分泌。IL-17阳性细胞在炎症相关肿瘤,如胃癌、肝细胞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均高表达。然而目前,关于结直肠癌中IL-17的细胞来源、IL-17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IL-1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先天γδT (γδT17)细胞是人类结直肠癌中IL-17的主要细胞来源。瘤性上皮屏障破坏导致生成的微生物产物与人类肿瘤中的炎症性树突状细胞(inf-DC)积聚及γδT17细胞极化相关。他们证实,肿瘤中活化的inf-DCs诱导了γδT17细胞分泌IL-8、TNF-α和GM-CSF,同时有免疫抑制PMN-MDSC积聚。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γδT17细胞浸润与肿瘤分期和其他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新研究揭示出了人类结直肠癌中的一条inf-DC-γδT17-PMN-MDSC调控轴,证实其将MDSC介导的免疫抑制与肿瘤引发的炎症关联到一起。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γδT17细胞可能是人类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一个关键作用因子,其具有治疗及预后诊断应用潜力。

  有一次,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去做了注射除皱,我问她是去哪 里做的,她不无得意地说她就在她家小区附近一家美容院做的, 价格比她之前咨询的几家大医院都便宜。

  后来,她在QQ群里发 布了这个消息,几位女士都纷纷表示要去。我忍不住提醒她们应 该去大医院的美容整形科,朋友不解地说:“那家美容院很正规啊。她们经常跟x x报一起做活动的。”

  我无法统计有多少女性像我这位朋友一样,认定只要规模 稍微大点的“正规”美容院就可以随便“来一针”,但是毫无疑 问,因此造成严重后果的肯定不计其数,随便上一家门户网站的 社会新闻里搜一下,会弹出来一大堆跟美容院相关的负面新闻。

  山东省一家很有名气、颇具规模的美容连锁机构,居然在短短4个月内被消费者投诉了19次,报纸上、网络上连篇累牍地报道了 数次之后,有关部门才采取了一些行动,然而据说结果也只是停业整顿了一段时间。

  后来,人家还照常营业,照常宣传,照常有人去。而这并非该业界的个别现象,有些美容院跟媒体合作,宣传做得非常到位,媒体还会利用它的公信力拉上好几个读者去体验,这看上去似乎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媒体拿到了钱、美容院 获得了知名度、读者们得到了免费美容整形的机会,这类活动通常都进行得比较成功,美容院的知名度也一下子就打响了,至少 在它们所在的城市内无人不知。

  这类美容院广告上陈列的项目不乏除皱、瘦脸、美白、双眼皮等。不少美容院的装修堪称富丽堂 皇,似乎在向消费者昭示该院的“硬件”值得你信任。当你稍有 迟疑,热情洋溢的工作人员会展示诸多“证据”来表明这是一家 非常正规的美容院。

  现在说到美容,很多人直观地联想到“骗子”上去,问题真 的出在美容院本身是否“正规”上吗?相信在任何一个城市,要

  找一家正规的美容院并不难——开家美容院只需到相关部门办理 卫生许可证、特殊行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什么?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因为这只是“正规”的普通的美容院。而普通 美容院根本不被允许进行医疗美容。

  美容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我们刚刚说到的,那些遍地 都是的普通美容院只能进行生活美容的操作项目,也就是我们经 常接触的面部以及皮肤保养、美体等。

  而医疗美容,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 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人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 *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像本章节开头所说的注射除皱,是很典型的医疗美容的范畴,普通的美容院并无进行医疗美 容的资质——如果生活美容院的美容师都具备进行医疗美容的资质,老板反而只开普通美容院,岂不是很奇怪?所以,不是美容 院正不正规的问题,而是一些美容方式根本就不该到普通美容院 进行的问题。

  如果美容院要开设医学美容项目,该美容院取得营业许可 比生活美容院要困难得多,要求严格得多。对要从事医学美容 项目的美容师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说来可能会让你吃惊,但实 质上,不要说“除皱”和“美白针”这种貌似轻轻松松“来一 针”的美容方式,就连穿个耳洞,实质上也是医疗美容院才被 允许实施的。

  来点靠谱的

  如果广告中声称某地“专家”在美容院里“坐诊”或者动 手术,恐怕那也是美容院的小把戏而已,没有哪个专家会脑残到 随随便便跑到一家美容院去做手术,即便是医疗美容院都不太可 能,因为这弄不好就等于给自己的事业划上了一个休止符。而 且,大医院不会允许本院的整形医师“走穴”。

  说明:本文转载于搜狐,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养生堂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