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MSSE锻炼在抵御肥胖上或明显优于饮食控制

MSSE锻炼在抵御肥胖上或明显优于饮食控制

  如今科学家们已经通过研究证明,机体代谢和肠道微生物两种因素在抵御机体肥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科学界关于锻炼和饮食是否可以更好促进机体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健康变化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肠道中的微生物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并且降低肥胖发生,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证实,锻炼在抵御机体肥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者Vicki Vieira-Potter教授表示,有些研究者认为锻炼并不能促进机体体重减轻,相反锻炼可以增加个体食欲,从而促进个体摄入更多食物并且减少机体的活动;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锻炼是否独立于体重降低,同时确定和机体体力活动相关的其它代谢益处,研究者想知道到底什么可以影响机体脂肪,是取决于源自饮食的体重降低还是归咎于锻炼带来的有益效应。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易于肥胖的年轻大鼠分为三组来研究锻炼对大鼠机体代谢功能及脂肪组织的影响,这三组大鼠被喂以高脂肪饮食,其中研究者让两组大鼠静坐,而第三组大鼠则通过在转轮上跑步来锻炼;在两组静坐的大鼠中,其中一组被喂以它们想得到的高脂肪食物,而另一组大鼠则仅被喂以可控制部分的食物来匹配锻炼所引发的体重减少,另外一组锻炼的大鼠被喂以它们所想得到的高脂肪食物。

  几周后,所有的大鼠被转移到特殊的笼子中,随后研究者测定了它们体内的代谢活性和体力活动情况,结果发现,未受限制饮食的静坐大鼠处于肥胖状态,而两外两组大鼠则到达了预期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发现,相比两组静坐的大鼠而言,进行锻炼的大鼠在新陈代谢方面表现地更加健康一些,而且其机体中产生了不同的肠道微生物菌群。

  研究者Vieira-Potter表示,总的来讲,锻炼的大鼠机体中存在着更高的代谢率,而且相比不运动的大鼠而言更加活跃且经历着肠道微生物的健康转变,而这种良好的状态或许可以避免其体重的不断增加,因此锻炼对于改善机体总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抵御肥胖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

  相关链接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应对糖尿病”。专家指出,成年男性腰围在2尺6以下,成年女性腰围2尺4以下,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低。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易患糖尿病。山西医科大学某医院内科副主任介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美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此前进行的全国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的糖尿病发病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医院特需糖尿病科主任介绍,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综合管理非常重要。糖尿病的控制,不单纯是一个血糖的问题,要包括体重、血压、血糖等进行全面控制。超重与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40岁以上、超重肥胖、经常静坐、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筛查。

  除了饮食、运动、自我血糖监测等,主任建议保持正常体重和腰围,这样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要求成年男性的腰围要低于85厘米,成年女性的腰围要低于80厘米,用更通俗的数据来讲就是,成年男性的腰围要在2尺6以下,成年女性的腰围要在2尺4以下,这样患糖尿病风险较低。

  关于糖尿病 这些事情要知道

  4.22亿

  世卫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介绍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从1980年的1.08亿攀升至2014年的4.22亿。

  8.5%

  糖尿病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在全球18岁以上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已从1980年的4.7%升高至2014年的8.5%。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150万人

  2012年,全球共有约150万人直接死于糖尿病。另外,高血糖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和其他疾病的风险,这也造成了大约220万死亡病例。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全球第七大主要死因。

  80%

  世卫组织报告说,超过80%的糖尿病死亡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发达国家,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已过退休年龄,而在发展中国家,患者的年龄大多在35岁至64岁之间。

  A、两种主要类型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类型: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分泌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有效利用。

  B、若干并发症

  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失明、截肢和肾衰竭等。例如,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为正常人的10倍到20倍。

  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日前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

  说到“极草”,那句广告词你一定耳熟能详——“冬虫夏草,现在开始含着吃”。

  可以说央视黄金时段的这则广告,冲击过亿万受众的耳膜,鼓起了无数渴望健康的人狂热购买的冲动,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癌症患者不惜重金购买。直至现在,还有不少人仍相信“极草”能保命、救命而不能自拔。

  许多打着保健品旗号的东西,其实玩的就是概念,加上炒作和包装,成为火爆市场的不二法门,这还真有点“谎言重复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味道。

  就像“极草”打着“含着吃”的所谓高科技概念,什么“至少多7倍精华溶出”的虚假宣传,结果一合81片装“5X冬虫夏草至尊含片”礼盒,售价竟高达29888元,仍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为什么会对“保健品”钟爱有加?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增强了,就特别关注能养生增寿的保健品。

  另一重要原因是虚假宣传狂轰滥炸,更容易让普通老百姓上当受骗,消费者不但没有花大钱买来健康,反倒常常因此而耽误了病情。不能不提的是一些商家以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培训班为幌子,用赠品为诱惑,吸引一些老年消费者到现场听课,大肆吹嘘其产品功效和疗效,引诱听课的老年人买其产品。其实,许多高价保健品的营销策略都与“极草”类似。

  相关执法部门有责任打造全覆盖、无遗漏的监管体系,严肃查处违规商家,早日让保健品市场有序发展,少制造那些保健品“神话”,少让消费者花冤枉钱。由此,也不得不提醒,面对有些疾病,医生尚且没有更多办法,回天乏术,保健品是能力挽狂澜?所以,消费者在遇见“神话”般的保健品时,一定要有所警惕,能“包治百病”的绝非良药。如果相关方面能适时进行科普宣传、权威发布,扯下高档保健品魅惑的外衣。近日国家食药监部门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认可的保健品27种保健功能中,并没有防癌抗癌这一功能。只要正确宣传的“好声音”跟上了,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被“洗脑”、被忽悠了。

  相关链接

  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日前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则只占很小比例,不少产品靠“忽悠”蒙骗消费者赚取暴利。

  保健品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主要功能是用来补充人们从食物中难以获得同时又是*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以促进*健康。然而,时下的保健品市场,可谓乱象丛生,以“极草”而言,暴利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

  与“极草”相似,近年来保健品“忽悠”式营销业不断升级,利润相当可观,这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很多厂家自己不研发,而是采取买断经销权或外购产品的办法经营保健品,导致各路厂家更加陷入炒作式营销大战,特别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费者对此偏听偏信,往往上当受骗。

  面对此等现实语境,有人就表示,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签约家庭医生项目,因此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不妨咨询身边的医生,避免因迷信广告营销导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虽然不无道理,却让人感觉有些无奈,事实上恐怕也不可靠。一者,所谓的“签约项目”毕竟是少数,何来那么多的“身边医生”可供消费者“咨询”?二者,纵然条件许可,医生也不一定都是“火眼金睛”,准确地分辨出个真假优劣、该吃还是不该吃。

  我国对保健品的审批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从生产资质、产品质量、批文审批、销售、宣传等多个方面加以管控。尽管如此,保健品管理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这其中原因或许不少,但主要恐怕还在于监管方面的“重审批、轻监管”。在监管资源的配置上,审评和审批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过程性监管和市场监管属于事中和事后监管,所配置的资源则相对较少,尤其针对保健品的监管,或许因为其相比普通食品不算重点,更是显得相对薄弱,这无疑给各路不法商贩有机可乘。

  因此,应对保健品乱象,显然不能靠“咨询医生”,而是要靠监管发力,把“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贯穿到始终。要知道,事前的审批代替不了事中和事后监管,缺乏全程监管,就会给那些无良商家以可乘之机。改变当前的“重审批、轻监管”现状,需要进一步完善保健品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做到日常监管和长效监管相结合,有关部门要主动出击,对那些违法企业和个人,该除名时及时除名,该法办时及时法办,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