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房颤引发的中风比虎“猛”

房颤引发的中风比虎“猛”

  6月6日是第四个“中国房颤日”,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提醒,与没有房颤的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要增加5-17倍。而且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凶险。

  中风,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压。然而,还有一种疾病引发的中风却令患者猝不及防,危害更大,那就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引发的中风有“三高”

  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房颤本身的症状虽轻,但可能导致可怕的中风。

  当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消失,心房中 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会瘀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90%的几率会将血管堵塞,阻断脑部供血,导致中风发生。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心房内更“宽敞”。

  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其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中 较大的血管。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 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 可能带来的伤害。

  导致的中风可预防

  “预防房颤导致的中风需要使用抗凝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刘兴鹏主任介 绍,“这与预防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不同。”高血压患者通常会使用抗血小板凝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阿司匹林对预防由房颤导致的中风疗效 不理想,而且会增加出血风险。

  据调查,在确诊为房颤的中风患者中,仍有多达七成在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中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些患者仍然发生了中风。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患者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导致依从性很差。

  而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为房颤患者预防中风带来了新选择。达比加群酯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同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在中国人群中安全性更佳。

  此外,还有一些预防房颤中风并发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左心耳封堵术等,主要适用于无法长期服用或耐受口服抗凝剂的房颤患者。

  无不适也抗凝

  许多房颤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平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还需要每天服用抗凝药。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轻重无关。一旦发现房颤,就必须终身抗凝治疗。

  现在,北京很多医院设有专门的房颤门诊,房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

  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阵发还是持续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避免让中风有机可乘。

  日前从舟山市食安办获悉,2016年3月开始的舟山市食品安全隐患“大抽检大排查大整治严打击”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交出了“期中答卷”。

  面积狭小,脏乱差,各种加工原料随意堆放……排摸中,市场监管部门屡屡发现网上“黑餐厅”,不仅卫生存在问题,还存在厨师无健康证、餐饮店无执照等情况。

  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执法部门立即展开整治,通过“大众点评网(美团网)”“百度外卖”“饿了么”等第三方订餐平台,对全市的392家涉网外卖经营店展开全面排查。

  据了解,此次排摸出来的食品安全隐患,除了存在网上订餐主体不合法、网络销售食品不规范等问题外,还包括经营或食用织纹螺、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等安全隐患。

  “针对经营或食用织纹螺的情况,我们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一旦发现就从重处罚,仅去年全市就有9人被拘留,现在类似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市食安办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还未曾查到有经营或食用织纹螺的违法行为。

  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的安全隐患,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抽检力度。截至5月底,全市共抽检1037批次食品,涉及食品、餐具等共52种。从检测情况看,其中,已检测的751批次中有26批次不合格,包括食品和餐具各13批次,合格率为96.65%。

  从食品和餐具抽检情况看,不合格的主要包括油条、腌制食品、卤制食品以及糕饼等。其中,6批次散装油条,铝残留量超标;腌制品,在1批次腌制萝卜和1批次的腌豆角中,发现苯甲酸等含量超标;卤制食品,在卤猪舌、卤鸡腿中检出了不应存在的日落黄等添加剂;在1批次粉丝和1批次海苔麻花中,发现铅含量超标。此外,13批不合格餐具,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大肠杆菌超标,其中3家复检后仍不合格的已被立案查处。

  据介绍,食品安全隐患“三大一严”专项行动将持续到8月底。下步,全市各相关部门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和整改力度,切实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食药监提醒

  油条难消化四类人不宜吃

  “油条属于高温油炸食品,熔点高,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难消化,还会影响睡眠。油条的营养素大部分被破坏,高温油还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及健康。”济南市食药监局相关人员提示,消费者购买油条等食品应尽量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快餐店和市场,最好不要购买路边流动摊贩无证加工的油条。

  恢复期病人和老年人不宜食油条。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日趋减退,胃功能降低,肠道吸收能力差,不宜吃油腻及难消化的食物。

  孕妇及儿童不宜吃。孕妇饮食要选配得当,避免进食有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而油条属于不易消化的食品,不符合孕妇的饮食要求。油条影响幼儿对钙的吸收,易引起幼儿偏食,影响幼儿的正常发育。

  教你一招

  四步辨别油条是否加明矾

  一看,从早餐摊上买回来刚出锅的油条,热腾腾的,胖嘟嘟的,可是带回家后从袋子里拿出来,就会发现油条瘦身了,凉后有点发黑。这种油条不仅添加了明矾,而且用的都是问题油如地沟油、老陈油等炸出来的。

  二闻,趁油条还热的时候,掰开后,用鼻子大力地吸几口,如果感到特别刺鼻,那就证明吃的油条存在严重的明矾超标问题。

  三尝,明矾过量的油条,有种涩涩的感觉,吃起来还发硬黏牙,韧性特别大,可能过量添加了明矾。

  四掂,含铝油条一般情况下发得较空,分量较轻,而无铝油条相对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