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落实监管责任 确保食品安全

落实监管责任 确保食品安全

  6月8日上午,市政府副市长唐燕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监局、市安监局、市商务和粮食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先后深入顺庆区西门市场、南充新世纪超市等地,对我市节前商贸市场和高考食品安全进行大检查。

  唐燕指出,商贸流通领域安全无小事,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抓重点抓关键,找准薄弱点,补齐短板,切实把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要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把食品经营单位进货渠道,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唐燕要求,高考期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驻在56个高考食宿点的检查组,要全天候驻守全程监督,确保广大考生的饮食安全。

  相关阅读

  生活中应怎样注意食品安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注意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物中毒高发、频发。针对夏季食品安全特点,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发生,乐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一、把好购买关

  选购食品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购买时要查看标签标识,选择包装完整、感官正常、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对于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时应注意是否符合相应的贮存条件。不要购买不认识的野菜和野生蘑菇。

  二、把好贮存关

  凡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暴露,尽快置于冰箱贮存,并尽量做到分隔或独立包装,避免交叉污染。即开即食食品开启后应妥善贮存并尽快食用。烹调好的食物在室温存放下不要超过2小时,食用冷藏后的剩饭、剩菜前应确认食品无腐败变质并经再次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食用油应在避光阴凉条件下贮存。

  三、食物制作过程要注意清洁卫生

  制作前确认食材新鲜,没有变质。食材要洗净,刀具、案板和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加热烹制过程要做到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做现吃,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

  四、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有证餐饮服务单位就餐

  建议选择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较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餐后应索要发票或收据。

  五、夏季微生物易于繁殖,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应注意饮食卫生,适度食用冷饮,切忌暴饮暴食

  考生要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少食油腻和生、冷食品。

  六、消费者在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出就餐后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

  除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外,还应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31。

  相关阅读

  陕西省加强夏季食品安全监管

  省食药监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监管部门加强夏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记者获悉,省食药监局要求,加大对食品及食品原料进货验收、索证索票、追踪溯源环节监管力度,加强对日常监管中发现、投诉举报和媒体舆情反映的食品案件线索的排查和督查督办。

  同时,做好小餐饮经营者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严格食品进购索证与食品进出库台账管理,要求餐饮单位严格落实食材存贮和网络订餐配送等相关规定。

  省食药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外出就餐应选择有证餐饮服务单位并索要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评定高的餐饮单位就餐。

  烧烤食品原料储存条件不当容易腐败且烧烤加工中可形成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建议慎食;如在外就餐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同时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