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谈谈年龄与生育力的问题了
女性推迟生育成为趋势
近些年来,临床上寻求生育帮助的就诊数量在逐年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罪于”现代人推迟生育年龄的普遍趋势,当然也“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医疗技术和健康保健。1973年,只有2%的女性在35-44岁之间首次生育,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13%。
美国国家人口统计系统的数据显示:女性35-39岁首次生育的比率从1970年至2006年逐年上升,2006至2010年稍有下降,并从2011年开始继续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女性在40至44岁生育头胎的比率持稳,从80年代开始逐年增长,到了2012年,此年龄段生育头胎的比率比1990年增长了不只一倍。
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不断提高,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随之转换,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厨房”走向职场,并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色。但是,同时她们或多或少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做出了牺牲,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推迟生育计划。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类的身体素质与各项机体功能也大幅提高,人们往往很容易忽视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许多女性在寻求生育帮助的过程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而在当初选择推迟生育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关于生育与年龄的关系,人们存在相关知识的断层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二十几岁。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35岁以后。到 40 岁时,女性每个生理周期的怀孕几率低于5%。即使如今女性相比过去更健康,也更会保养自己,但这也无法弥补由年龄引起的生育能力的自然下降。随着卵母细胞保存技术的不断提高,并于2012年被美国生殖医学学会非实验性地认可,更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生育。但目前大多数女性并未真正意识到卵巢储备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的科学事实。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有八分之一的夫妇在受孕或维持妊娠过程中遇到困难。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对15,000个胚胎活检的回顾分析发现:在年龄大于42岁的女性中,有75%-100%胚胎为非整倍体;而在26-30岁这一年龄段,胚胎非整倍体的存在率仅为20%-27%。
为了更好地了解女性和她们的家庭生育计划及目标,美国伊利诺斯生殖健康中心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有全国范围内的1208名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未生育女性参加了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数据:51%的受访女性表明在未来有生育计划。只有48%的女性了解生育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而基因异常和流产的发生则会随之增加的科学事实。89%的受访者认为不孕不育方面的知识应该从妇产科医生处获得。52%的35岁以上的受访女性表示,如果她们有年龄增长与生育力下降的相关知识,她们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25至45岁之间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育的能力会逐年下降,但对于这一类常识性的问题,人们却存在巨大的知识断层。这类至关重要的信息也许在家庭生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妇产科医生应该做些什么
与年龄偏大的夫妇相比,较年轻的夫妇出现生育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更积极的治疗方案,更简洁的操作程序来解决问题,达到生育目的。即使是目前在一些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冷冻保存卵母细胞增加女性生育机会的方法,成功率也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功率会随之下降。许多研究建议,理想的冻存卵母细胞年龄在36岁以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年龄和生育能力及生育质量的关系。
妇产科医生应该尽可能地普及一些年龄和生育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或许增加了临床医生的工作量,因为在咨询过程中,医生已经准备了类似健康体重指数,性传播疾病,避孕知识等等一系列常识性信息,需要逐条地解释。然而,与年龄有关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现实和计划生育之间,权衡利弊的选择性讨论,可能会对育龄夫妇大有帮助。对于年龄接近30岁或30岁以上的女性,保存生育功能的良好状态及生育选择宜早不宜迟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问题上,男性也别想当“甩手掌柜”,在关于生育方面的门诊咨询里,男性一定要参与进来。在关于生育时机的讨论,伴侣的年龄和生育功能的检查等方面,男性的参与显得至关重要。妇产科医生应该鼓励夫妻双方共同了解相关常识,参与讨论并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妇产科医生在门诊咨询或看诊过程中,简单的常识性介绍或合理的建议,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应该是受益匪浅的收获。尤其是在国家实施二胎政策的今天,帮助女性了解生育与年龄相关的知识,意义更为重大。当她们真正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生育的能力和质量都会随之下降时,她们会权衡利弊,合理安排生育时机,平衡事业与个人生活,做出令自己永不遗憾的选择。
恶性胶质瘤,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脑癌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颅内肿瘤、脑瘤,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恶性胶质瘤,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细胞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科学家用“病毒”对抗恶性胶质瘤
6月1日发表在美国学术刊物《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TM)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一种实验性病毒疗法可以延长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生命周期。
该项研究处于旨在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的Ⅰ期临床试验阶段,患有恶性胶质瘤的病人在注入了一种工程病毒后,43位患者的生存期为13.6个月,相比之下,不接受该项疗法的患者生存期仅为7.1个月,提高了将近一倍。
位于洛杉矶的加州大学神经—肿瘤科的主任Timothy Cloughesy教授是这项研究的合作者,他表示:这是临床上,首次用数据证实了采用抗真菌药物的疗法不仅能杀死肿瘤细胞,而且还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且保留健康细胞。
作为生物制药公司Tocagen的顾问,Cloughesy教授在一次大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如转移性大肠癌和乳腺癌。
克利夫兰诊所脑神经肿瘤学中心副主任Michael Vogelbaum教授表示,大脑癌症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尤其是当这种癌症复发时几乎没有治疗方法,一般是以月作为生存期计量单位。可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一些患者在接受这种新型疗法的患者生存期都在2年以上。
“病毒”是如何对抗恶性胶质瘤的
这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为:可注射的Toca 511(Tocagen公司开发的一种非裂解性逆转录病毒复制型载体)经注射到病*内后,感染活跃分裂的癌细胞,并且运送编码胞嘧啶脱氨酶的基因到这些癌细胞中。在肿瘤内部,Toca 511对癌细胞进行编程,产生胞嘧啶脱氨酶,从而为第二阶段治疗做好准备。
首先,研究者向积极分裂癌细胞中注射Toca 511病毒,该病毒上携带表达胞嘧啶脱氨酶的基因;
然后,Toca 511在脑癌细胞中合成达胞嘧啶脱氨酶;
最后,患者接受了一种叫做Toca FC的抗真菌药物,Toca 511引发的基因突变将Toca FC这样转化为抗癌药物5 -氟尿嘧啶(5-FU)。
首个“基因改造病毒”对抗脑瘤
Vogelbaum教授还表示,这能够针对性地导致被Toca 511感染的癌细胞和帮助肿瘤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细胞死亡,同时不会伤害健康细胞。总体结果包括备感鼓舞的存活期和优异安全性数据,支持正在进行中的被称作Toca 5的II/Ⅲ期临床试验,并且有望为脑癌病人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此外,这是首个“基因改造病毒”治疗脑部肿瘤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
-
老年人不宜多走卵石路在一些城市的居民小区内,用鹅卵石铺就的健身路往往成为健身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人的钟爱。但运动医学专家却指出,老年人长时间走这
-
日本流行福寿操可助老人睡眠如果你能在睡前做好6个动作,对改善老年人的睡眠会很有帮助。第一节活动脖颈:头向前倾,直到感觉肌肉有些抽紧,持续10秒钟。前
-
玉米粒饼的做法_玉米粒饼_怎么做_制作方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玉米粒饼是很常见的,对这样食物吃的时候,完全是可以放心进行,吃这类食物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不过在
-
清炖羊排的家常做法_羊排_怎么做_制作方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羊排其实就是羊身上肋骨的部位。羊肉在冬天是非常流行的,很多人都喜欢
-
糖衣花生米的做法 _花生米_怎么做_家常做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糖衣花生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零食,在超市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精品包装的和散装零售的。其实糖衣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