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 中医治疗有“凉”方

夏季中暑 中医治疗有“凉”方

中暑是夏季高发的一种疾病,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儿童、及高温环境下作业的户外工作者,都是中暑的高发人群。致病的原因主要是,在持续的闷热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如果中暑病人,持续高热不退,或长时间昏迷,一旦发生器官功能衰竭,长时间没有恢复的话,会导致患者死亡。

中暑的病人通常伴有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属于暑入阳明证。暑入阳明 ,暑病证型之一。《伤寒指掌》卷四,吴坤安谓:“凡大热大渴,干呕唇燥,舌苔黄厚,六脉洪数,此暑邪入于阳明也。黄连香薷饮及益元散;大热、大渴、大汗者,白虎汤。”

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另外,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配伍。如果出现中暑,身热,汗出,足冷,脉微而渴。患者可以白虎汤配伍人参进行治疗。

白虎汤配伍人参方药组成:

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热病津气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气短肢软、脉大无力、汗出、背微恶寒。

患者根据病情还可酌情加入银花、连翘、石斛、西瓜翠衣、六一散等。中暑并不可怕,只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恢复是很快的。

好文推荐:

重大提醒:这3种屁提示重病缠身 >>>

脾胃虚弱怎么办?按摩助你健脾和胃 >>>

切忌乱点“鸳鸯谱” 食材乱搭毁健康 >>>

卧室养生六件事 提升健康指数 >>>

如何通过唇色辨别身体健康 >>>

顺天地之时节 养夫妻之欢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