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钙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钙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说自己需要补钙,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钙呢?小编在经过了解以后为大家整理出来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对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钙的相关内容做了解。

时下,我们经常在很多场合看到各式各样的补钙广告。时间长了,大家心里也会犯嘀咕:我缺不缺钙,要不要补?以下是不同人群缺钙的具体表现症状,大家可以对照参考:

(1)儿童。主要表现为,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等。

(2)青少年。缺钙时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易抽筋,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

(3)中年人。当有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

(5)老年人。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以上自测小技巧,只能是个参考,要确诊还应该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项目包括钙平衡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钙浓度(正常值2.25~2.75mmol/L)、骨矿物质含量测定和骨矿物质密度测定。

被诊断为缺钙后,调整膳食结构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途径。日常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制品为最佳,牛奶含钙量丰富,而且有大量乳糖,非常有利于钙的吸收。其次是黑木耳、黑芝麻、豆制品以及一些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虾皮等补钙效果也比较好。民间常用的给儿童、孕妇等熬的骨头汤(把骨头敲开加醋煮沸),也有一定效果。

钙补进去,还必须要有效吸收才行。那么怎样才能把钙“留住”呢?

首先,要补充维生素D,这是补钙的关键,可适量摄入鱼肝油、动物肝脏;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经常晒太阳,因为阳光照射可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

其次,科学研究证明,钙在酸性的条件下吸收率高,多吃富含柠檬酸、氨基酸、乳酸及维生素C的食物会使肠道的酸碱度下降,有利于钙吸收。

再次,要少吃含磷量高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磷过量会抑制钙的吸收和利用。

第四,注意吃饭前后不宜饮茶,茶中的鞣质成分会抑制钙等矿物质的吸收。最后还要坚持适当体育锻炼,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肌肉质量是决定骨强度的重要因素。

以上就是如何判定自己是否需要补钙和在实际生活当中要如何把钙留住的相关问题内容,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补钙方式,那么,不妨尝试在生活中补钙的同时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