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些胃下垂的常识

简单介绍一些胃下垂的常识

说起胃下垂,相信没有多少人会不知道这种疾病,因为胃下垂实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甚至我们身边不少人都受到其的滋扰。不过,人们对胃下垂的认识也是浮于表面的,并没有深入了解胃下垂。今日,小编就针对这种情况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胃下垂的常识。

1、西医的病因病理

正常情况下,胃与十二指肠两端是固定的,主要靠食管贲门部(胃上口)韧带的固定,以及十二指空肠,弯在内腹壁固定。由于韧带松弛、体质体形因素可形成胃下垂。胃下垂常见于女性、瘦长体形者。此外,经产妇人多次腹部手术者,有切口的疝气患者以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长期立坐不动者如司机等,均易引发本病。

2、胃下垂的临床表现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下垂明显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易饮、厌食、恶心、嗳气,亦可有便秘、腹泻,可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有时伴身部隐痛,可同时伴有其他内脏下垂之表现,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乏力,眩晕等。肋下角常小于90度,上肢部可能触到较明显的腑动脉搏动,下腹隆起,上肢部压痛点可因卧立体位变动,而不固定,因胃排空延缓而出现振水声。其他内脏下垂,如肝、肾、结肠及子宫等也有下垂现象,有时须借助X线、超声波等仪器确诊。

3、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病因是由于长期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劳伤过度,致中气下陷,脾胃失和,饮食减少,味不能归于形,使形体消瘦,肌肉不坚而形成胃下垂,或先天禀赋薄,分娩后腹肌松弛,均可使肌肉不坚而形成胃下垂,引起脾功能失调。本病是虚征,但因运化受阻亦可夹湿、夹饮,淤血内停,故多呈虚实夹杂,正虚邪实。

治疗胃下垂的方法比较多样化,可以通过西医治疗,也可以通过中医治疗,一般来说是把西医和中医结合起来进行治疗,取长补短,务求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