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医食疗调理胃下垂

巧用中医食疗调理胃下垂

胃下垂相当于中医学的“胃缓”,这一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篇云:“脾应肉,……肉胴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胭不坚者,胃缓。”明确指出肌肉瘦弱与身形不相称的胃的位置偏下,肌肉不够坚实的则胃缓。《金匮要略》中所述的“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颇类似本病的症状。历代医籍中,虽未将胃缓作为专门病症加以讨论,但不少有关脾胃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载述中,多涉及到胃下垂的症状,如腹胀、痞满、嗳气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几种中医食疗食谱:

 

(1)芪豆羊肝汤:取黄芪15克,以布包好,与黑豆50克、洗净的羊肝1具,共炖至羊肝烂熟,去黄芪,羊肝切片后再入汤中,酌加食盐略煮即可。日内2次分服,连服5-7日。可温中散寒、益气升提。用治脾胃虚寒、胃下垂。

(2)鳝鱼大蒜汤:取黄鳝2条,洗屈,与蒜1头加水共煮。鱼将熟时加入黄酒100毫升,稍煮即成。可健胃行气。

(3)猪脾粥:将党参15克、桔红6克洗屈,水煎取汁。再取粳米100克,洗净,猪脾1具,洗净切片后,共入药汁中,再加入生姜、葱白、清水各适量,煨炖至猪脾熟时即右。每日1次,空腹服食。用治胃下垂,症见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倦怠消瘦。

(4)归升牛肝汤:炙黄芪、党参、茯苓各15克,白术、当归、半夏、柴胡、木香、升麻、陈皮各10克,炙甘草、砂仁各6克,大枣5枚,黄牛肝800克,葱姜佐料各适量。将上述中药加清煎煮取汁,黄牛肝刮净加盐醋反得揉洗净,氽后切成长条锅置旺火上加几块猪骨垫底,加牛肚条及鲜汤,开后撇去浮沫,加中药汁、姜、葱、大枣、花椒、绍酒,移至小火炖至熟透,加精盐、味精、花椒粉调味即成。食肚饮汤。益气养血,温补脾胃,适用于胃下垂症。

(5)参芪烧鲥鱼

鲥鱼1条,酱牛肉50克,玉兰片50克,党参15克,黄花15克。将党参、黄花分别按水煮提取各得浓缩液15毫升;鲥鱼处理干净;酱牛肉、玉兰片切成小丁;鱼炸成金黄色,捞出;炒勺内留油少许,使热,加入葱、姜、大料、大蒜片、豆酱、辣椒酱同炒至金黄色,烹入料酒,加适量水、香醋、味精、酱油、白糖,下炸鱼,沸后,撇去浮沫,加入酱牛肉丁、玉兰片丁,用文火炖熟,加入党参、黄芪浓缩液,见汤浓时,盛入鱼备用时,浓汁及配料浇上即成。佐餐服食。利胃健脾,益气补虚,适用于气血双亏,脾胃虚弱,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贫血等症。

 

动静相宜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