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殖 > 睾丸异常不育

什么因素引起的睾丸炎疾病变

什么因素引起的睾丸炎疾病变

  睾丸炎是一种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的睾丸炎疾病变,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睾丸炎、病毒性睾丸炎、霉菌性睾丸炎、螺旋体性睾丸炎、寄生虫性睾丸炎、损伤性睾丸炎和化学性睾丸炎等类型。其中,非特异性睾丸炎和腮腺炎性睾丸炎是最常见的类型,也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病因之一。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多发生在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感染可通过淋巴或输精管扩散至附睾,引起附睾睾丸炎。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少数情况下,细菌可通过血液传播到睾丸,引起单纯的睾丸炎。然而,由于睾丸的血液供应丰富,对感染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病理上,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的特征是睾丸肿大、充血、紧张。切开睾丸后可见小脓肿。组织学观察显示局灶性坏死、结缔组织水肿和核粒细胞浸润,生精小管出现炎症、出血和坏死。严重的情况下,可形成睾丸脓肿和睾丸梗死。

  诊断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主要依据临床上的高热、寒战、睾丸肿痛、阴囊发红和水肿等症状。当然,需要与急性附睾炎、腮腺炎性睾丸炎、精索扭转和嵌顿疝进行鉴别。

  早期明确诊断,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去除病因是保护睾丸功能的重要措施。少数情况下,睾丸炎治愈后,由于纤维化和生精小管的损害,可能导致睾丸萎缩,影响生育能力。

  慢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多由非特异性急性睾丸炎治疗不彻底引起。也可以由霉菌、螺旋体、寄生虫感染引起,如睾丸梅毒。此外,曾经有过睾丸外伤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肉芽肿性睾丸炎。另外,睾丸局部或全身接受放射性同位素磷照射后,也可能发生睾丸炎症,从而破坏睾丸组织。

  慢性非特异性睾丸炎的病理观察表明,睾丸肿大或硬化萎缩,生精小管的基底膜呈玻璃样变和退行性变,生精上皮细胞消失。生精小管周围可能出现硬化,也可以形成小的增生灶。

  临床体检发现,患者的睾丸呈慢性肿大,质地硬而表面光滑,有轻度触痛,失去了正常的敏感度。有些睾丸逐渐萎缩,严重者几乎找不到睾丸,附睾相对增大,炎症常从附睾蔓延至睾丸,两者的界限不清。单侧慢性睾丸炎患者常导致不育。治疗上主要针对慢性睾丸炎的病因进行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睾丸炎发病原因,约20%的腮腺炎患者会并发睾丸炎。这种情况多见于青春期后期。肉眼观察可见睾丸明显肿大且呈紫蓝色。切开睾丸后,由于间质反应和水肿,生精小管无法挤出,组织学观察显示水肿和血管扩张,大量炎细胞浸润,不同程度的变性。睾丸在愈合过程中逐渐变小且质地柔软。生精小管严重萎缩,但睾丸间质细胞保留,因此睾酮的分泌不受影响。

  睾丸炎一般在患者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的3-4天内出现,患者的阴囊出现红斑和水肿,单侧或双侧睾丸明显肿大且非常疼痛,偶尔可见鞘膜积液。通常可以查到腮腺炎病灶,在对症治疗约10天左右,睾丸肿胀消退,发病后1-2个月内,睾丸萎缩。一般来说,单侧睾丸受累不会影响生育能力。据统计,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睾丸炎约有30%的患者的精子会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受累的睾丸会严重萎缩。如果双侧感染,睾丸可能会萎缩,导致精子生成障碍性不育症,但雄性激素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引起睾丸炎的因素很多,包括感染、外伤、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照射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睾丸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防止不可逆的损害和影响生育能力。对于特异性睾丸炎,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非特异性睾丸炎,除了抗生素治疗,去除病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同时,积极的预防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于预防睾丸炎的发生也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