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碘盐自我检测自由选择是目标
从3月15日开始,加碘盐的新标准开始陆续在全国各地实施,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含量的加碘盐。
继去年广东省在全国首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加碘盐标准之后,卫生部日前以统一政策的形式发布规定,要求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制定标准和“浮动添加”,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其最大的理性和现实意义在于,可以基本避免“不缺碘的人群”却盲目继续吃碘盐现象,继而避免因碘营养过剩引发的患甲亢、甲状腺炎高发态势。但破除全国性“一刀切”吃加碘盐之后,在具体落实政策过程中,仍需要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筹划与执行。
卫生部框定的“三种不同含量的加碘盐”为三个盐碘浓度,含量均值分别为20mg/kg、25mg/kg、30mg/kg,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从中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盐碘含量作为当地标准。由于各省情况也存在千差万别,一个省份存在山区缺碘可能,也存在沿海富碘的可能。也就是说,确定上述“三个标准”并不能真正实现“精密”与“准确”;其二,即使是一个“平均值”基本符合一个地区实际,具体到个体上仍然会有较大差异,因年龄状况、体质状况,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不同,都会造成不同人群对碘需求和过量与否的差异。
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将加碘盐政策再放开些、步子再大些。通过一个科学合理的调研研究,最好是以地区为单位(以一个省为地域来统一标准是不够的),公布公开一个普通成年人一天大致可摄入的碘量标准,有了这样一个标准之后,也可以在今后的碘盐生产中设置不同比例的含碘食用盐。甚至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向市民百姓供应无碘盐。第二个辅助性落实思路,就是应完全实现公众个体的“自我检测(监测)”的选择。
应给公众提供一个便捷的自我检测身体碘含量超标与否的平台。从技术上完全可以满足,众多基层医疗机构也完全可以承担。如:早在1998年卫生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将新婚育龄妇女,孕、产、哺乳期妇女及学龄前儿童纳入了碘营养重点监测和检测对象,且以快速准确的尿碘水平作为检测指标。这种做法经科学评估之后扩大到全体社会公众就有极大意义。在吃碘盐上,让公众有自我选择权,实现科学合理的碘营养平衡,应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
老年人食用盐的几大学问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时间才能够保护我,为了老年人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那么老年人在吃食用盐的食物,也会
-
老年人过量摄入食盐的危害老年人过量摄入食盐的危害,老年人对咸味食品偏爱有加,就必然会引起体内的盐分超标,而高盐食物对血管的伤害最大,它会拉近老年
-
老年人食用盐的小标准老年人食用盐的小标准,老年人都知道多吃盐不好,但是,为了给菜品增味儿,人们总会刻意的多加一点。然而,人体摄入的盐超过日常
-
解一下碘的具体用途及鉴别方法吧碘盐是指含有碘酸钾(KIO3)氯化钠(NaCl)。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6克,但中国国民普遍超过20克。这就需要同时提
-
食盐过量危害健康 老人摄入多少合适我们在饮食中难免会摄入盐分,有的老年人因为喜欢原因或者相信食盐能防辐射的谣言摄入过多的盐分,对身体机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