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脐疝 > 脐疝常识

什么原因诱发了脐疝呢

什么原因诱发了脐疝呢

说到脐疝大家应当并不陌生,特别是家中有小宝宝的朋友们,该病会多见于婴幼儿的身边,而当前诱发脐疝发生的病因特别的多,这是我们应当要深入了解的知识,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脐疝的诱发因素,一起往下看了解一下吧。

脐疝的病因:

1、脐带内有血管,在生下后血管应该闭锁,如果在血管尚未闭锁封合时,肠管及/或其系膜疝入其中,就会形成脐疝。

2、婴儿时期的腹部肌肉(尤其是处于脐旁两侧象两扇门一样的腹直肌)发育还不成熟,力量比较弱,无力阻止肠管肠系膜的疝入。新生儿断脐时,脐带中的脐静脉、脐动脉切断结扎,以后纤维化并与脐孔部皮肤组织相愈合,在腹部中央脐环处形成一个薄弱区。

3、小儿啼哭时,在疝囊表面,可感到冲力感及张力感。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亦不易发生嵌顿或致肠梗阻。同时两侧腹直 肌及其前后鞘在脐部尚未闭合,脐孔附近组织较薄弱,故易形成脐疝。另外各种促使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过多啼哭、排便困难等均可使腹腔脏器由此部位向外突出而 成脐疝。

腹部中央以脐为中心突出一疝囊,呈圆形或卵圆形包块,大小不等。疝囊直径多在1cm左右,偶有较大者可超过3~4cm,皮肤颜色正常。啼哭时因腹压增高而突起较大,腹压越高则疝囊越膨出。安静时则还纳入腹腔、包块消夫。若以指端压迫疝囊容易还纳,并可听到气过水声。

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 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 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新生儿脐疝时如何减少肠管疝出

对于脐疝患儿,为了减少肠管疝出,促进疝愈合,应设法降低患儿腹压。如尽量减少患儿哭闹;预防和治疗婴儿喘、咳病症,防止患儿出现便秘等。也要采用束带胶布或绷带包扎等办法压迫疝环,阻止肠管疝出。但要注意预防脐部受压引起脐炎等并发症。

综合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应当已经知道了是什么样的病因引起了脐疝的发生了,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脐疝的症状,那么就要注意带孩子接受治疗,因为该病的治疗是不可以拖延的,假如在时间方面有所拖延的话,就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