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 预防护理是关键

手足口病高发 预防护理是关键

我们常说防病重于治病,在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杂乱的地方,多注意气候变化、饮食要注意卫生、不要吃生冷食品,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及时消毒被污染的日常用品,保持室内多通风换气。

有手足口病疫苗吗?如何预防

目前对于儿童手足口病尚没有疫苗。对本病的预防,主要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就地隔离避免接触

发现有手足口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以免传染其它儿童。

把住病从口入关

防止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彻底处理好孩子的粪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净消毒再用,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经常消毒,不让孩子随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饮料。

养成卫生习惯

教育宝宝自幼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

强化环境卫生

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最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来指导处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绝不允许污染用水

平常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平时屋内用薰醋的方法消毒。试试用“莫匹罗星软膏”吧。

手足口病并非儿童“专利” 个人卫生很重要

某医生接诊了一位来自满城县20岁的男性患者。患者自称,三天前手掌和脚掌长了一些小红点,后来发现屁股上也出现了,而且红点渐渐变大,现在全身都有了。虽然不发烧,但有感冒症状,县医院诊断为水痘,不放心就来市里查查。经检查化验,该患者被确诊为手足口病。

专家透露,一周前她曾接诊过一位37岁的女性手足口病患者,症状和发病特点与此病例相同,这是截至目前该院确诊的两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医生对这两例成人手足口病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并要求他们近期与家人隔离,以防传染给他人。

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该病常见于4-9月份,5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潜伏期一般为3-7天,无明显前驱症状;多数病人发病突然,发病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个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专家介绍,很多人认为,该病与成人不相干。其实不然,该病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成年人患病一般症状较轻微,加之基层乡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容易误诊。相对而言,成人得该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即使感染也是隐性感染。成人一旦感染病毒,依然会传染给周围人群,尤其是把病毒再传染给孩子。

因此,专家提醒,家长的个人卫生防护至关重要。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回家后,要把工作场所穿的衣服换下来,把手洗干净,再抱孩子玩耍。当成人发现自己的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时应及时到医院确诊,以防延误病情及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