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晕、看不清——脑梗死的小动作

头晕、看不清——脑梗死的小动作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

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突发性视物成双2年、言语不利8个月,眩晕伴视物变形5天,前来就诊。了解到之前已经诊治过相关疾病,这次属于复发,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脑梗死、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建议住院进行药物治疗,治疗14天后,患者病情稳定,无头晕、视物旋转、恶心、频繁呕吐等症状,同意出院。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34岁

【疾病类型】脑梗死、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就诊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就诊时间】2018/11/7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片、盐酸地芬尼多片、华法林钠片等)

【治疗周期】住院2周,长期服药

【治疗效果】病情稳定,无头晕、视物旋转、恶心、频繁呕吐等症状


一、初次面诊
患者2年前于妊娠期无明确诱因出现突发性视物成双,每次症状持续2~3分钟后自行缓解,症状反复发作,发作时肢体活动正常。半年前,患者于行走时突发不能言语,但可听懂别人讲话,视物变形,持续约1小时后症状缓解。去某医院检查发现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血小板减少,颅脑CT发现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考虑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脑梗死。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近3个月临床症状稳定。5天前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和频繁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自诉视物变形,不敢睁眼及向左转头,遂前来就诊。
查体:血压100/70mmHg,心肺查体未见异常。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情感、智能检查粗测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色淡红,动脉反光增强呈银丝样,可见明显动静脉压痕,无局部水肿、渗出、出血样改变,无明显动脉血管中断或串珠样改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眼睑闭合有力,示齿、鼓腮有力,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双侧软腭活动度一致。咽反射存在,转颈、耸肩有力。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膝反射活跃,双侧Hoffmann征、Rossolimo征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Romberg征阴性。无脑膜刺激征。颅脑MRI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右侧脑桥、右侧基底节、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稍减慢,右侧为著双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稍减慢。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135×10^9/L。血沉32mm/h。抗干燥综合征抗体A(+),抗线粒体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5导联的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双下肢彩色超声:双下肢深静脉未见血栓形成,双侧下肢动脉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症状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脑梗死、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二、治疗经过
患者的病情比较特殊,我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建议住院进行药物治疗,患者同家属进行商议后,同意住院。住院期间为了稳定患者病情,避免病情持续进展,我给予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改善脑梗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盐酸倍他司汀片(扩张血管)、盐酸地芬尼多片(缓解眩晕、呕吐)、硫酸羟氯喹片(减轻抗磷脂抗体在滋养层细胞上产生的破坏效应)、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丁苯酞软胶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药物期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还使用华法林钠片进行抗凝治疗,控制INR在2.0~3.0。
三、治疗效果
患者住院治疗2周,共济失调、突发性视物成双的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无头晕、视物旋转、视物变形、恶心、频繁呕吐的症状。进行查体,患者意识清楚,言语较流利,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无特殊不适症状。患者病情稳定,同意出院休养。患者及家属多次向我表示感谢,非常高兴长期以来的症状终于得到了缓解。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恢复,我也感到非常高兴,但考虑到脑梗死易复发,我多次嘱咐患者及家属要做好日常的护理:
1.出院后继续按医嘱服用华法林钠片进行治疗,定期监测INR,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注意以低盐、低脂、低糖、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3.应戒烟、忌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增加血管弹性。
4.做好保护工作,预防感冒或受到外伤。
5.定期复查,如果病情复发,一定要及时治疗。
五、个人感悟
脑梗死好发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但根据最近的研究显示,脑梗死有年轻化的趋势,本次病例中的患者,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还比较年轻,虽患有疾病,好在治疗及时,稳定了病情。脑梗死属于急症,也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治疗原则是:争取超早期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如果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