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现胃息肉,小心幽门螺杆菌感染紧跟左右

出现胃息肉,小心幽门螺杆菌感染紧跟左右

曹键副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最近半年出现上腹隐痛、腹胀,偶尔恶心、想吐、腹泻。近期腹泻加重,呈黏液便。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胃息肉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胃息肉。出院后采取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停药后复查,C14呼气试验为阴性,患者无不适症状。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26岁

【疾病类型】胃息肉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9/8/12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枸橼酸铋钾胶囊等)

【治疗周期】住院4天,服药14天

【治疗效果】切除胃息肉,C14呼气试验为阴性


一、初次面诊
患者自述最近半年总是上腹隐痛、腹胀,偶尔有恶心、想吐、腹泻的情况,但因为症状不严重,一直没有在意。最近腹泻加重,里急后重,肛门有下坠感,排出黏液便,有时带有血丝。进行查体,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内镜下可见胃局部息肉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呈分叶状,直径在0.8cm左右。X线胃钡餐透视显示:胃腔内呈现圆形、边界整齐清晰、表面平整的充盈缺损。我又安排患者进行了C14呼气试验,测出结果为阳性Hp(+),数值为1203dpm。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胃息肉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二、治疗经过
我向患者解释,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很大的关系,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容易造成胃黏膜水肿和炎症,胃黏膜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会使上皮细胞反应性增生,从而可能导致胃息肉。我建议患者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胃息肉,然后再服用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考虑后,同意了治疗方案。我安排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次日在无痛胃镜下切除胃息肉,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予以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抑酸护胃。术后第2天,患者出院,我给患者开具了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采取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叮嘱患者服药必须满14天,停药一个月后复查。
三、治疗效果
患者停药1个月后前来复查,精神状态良好,自述回家休养,保持正常的饮食,没有出现腹泻、黏液便的情况,排便顺畅,手术后肛门有下坠感、上腹隐痛、腹胀等症状也基本消失了。进行查体,触诊患者腹部,无压痛、肿块,内镜下未见新生胃息肉。我安排患者再次进行C14呼气试验,结果为阴性Hp(-),数值为87dpm,说明患者的治疗比较成功。患者非常高兴,多次向我表达感谢。
四、注意事项
看到患者恢复健康,我也感到非常高兴,但是考虑到幽门螺杆菌有可能复发,我又叮嘱患者以下注意事项:
1.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食,不饮生水,饭前洗手,餐具不与其他人混用,餐具及时消毒。
2.保持饮食多样化,避免偏食,注意补充多种营养物质,可多吃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
3.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吃馒头或面包,中和胃酸。
4.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情绪过度紧张。
5.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6.定期复查,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五、个人感悟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这位患者就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增生性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发展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建议人们定期体检,了解自身健康情况,如果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