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梅毒患者记忆衰退需警惕,麻痹性痴呆警钟长鸣

梅毒患者记忆衰退需警惕,麻痹性痴呆警钟长鸣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就诊前5个月记忆力开始出现衰退,近期症状加重,查体检查神志清醒、表情淡漠,其余无异常反应,磁共振检查未见脑内病灶,梅毒螺旋体抗体及梅毒反应素试验呈阳性,初步诊断为麻痹性痴呆,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红霉素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病情,配合醋酸泼尼松龙片缓解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记忆一定程度恢复,症状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5岁

【疾病类型】麻痹性痴呆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12/16

【治疗方案】注射用青霉素钠、红霉素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病情+醋酸泼尼松龙片缓解并发症

【治疗周期】住院3周,定期回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智力改善,临床症状缓解


一、初次面诊
当日早上9时左右,科室来了一对中年夫妇。患者是一名45岁的企业员工,表情较为冷漠,没有考虑太多,我开始对患者进行问诊,通过患者自述及家属了解到患者5个月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记忆力衰退,因未见其他不适症状,考虑可能是过于劳累引起的,并未就医进行治疗,但近期症状加重,记忆丧失严重,伴随流涎、精神不稳定等症状。听完描述我有些纳闷,这是痴呆表现,但岁数不大符合,于是我又询问了患者的临床病史,15年前诊断有梅毒感染,至此,我心里大致有了判断,并为患者及时安排了检查。查体发现患者意识清楚,但近期记忆力差,表情时有木讷,情绪表现较为冷淡,实验检查显示肝功能、肾功能未见异常,血压、血糖指标良好,颅脑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未见明显病灶,基本排除常规痴呆病症,脑脊液-蛋白测定显示指标为1g/L,梅毒螺旋体抗体呈阳性,梅毒反应素试验呈阳性,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及症状表现,初步诊断为麻痹性痴呆。

二、治疗经过
看见患者家属比较着急,于是我赶紧讲明了患者病情现状。患者家属急切的询问治疗方式,我简要的叙述了我的治疗方案,因考虑患者出现麻痹性痴呆,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损伤神经引起的痴呆表现,需要对症进行治疗,所幸患者就医及时,未见严重的脑损伤,治疗期望比较高,可考虑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抑制病菌生长,再配合红霉素肠溶片增强治疗效果,并时刻监测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在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改善梅毒螺旋体感染,促进脑部神经修复,缓解痴呆的症状。患者家属听完治疗方案后表示希望马上治疗。于是我安排患者住院观察,完成相关药敏试验后,确保患者药物过敏反应后,我及时规范的给患者用药,考虑到大量使用青霉素易出现赫克斯海默尔反应,给予醋酸泼尼松龙片缓解症状。
三、治疗效果一天后,患者未见明显好转,颈部肌肉出现痉挛性收缩,用药后缓解,三天后,患者精神有所恢复,体征较为平稳,各项指标无较大异常,一周后,患者认知有所改善,短期记忆有所恢复,两周后,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脑脊液-蛋白测定指标降至0.4g/L,流涎、精神不稳定等症状有所缓解,三周后,患者记忆力一定程度恢复,梅毒反应素试验滴度降至(1:32),各项体征较为正常,出院休养,两月后,患者脑脊液-蛋白测定指标降至0.35g/L,梅毒反应素试验滴度为(1:8),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正常。
四、注意事项
患者身体恢复后,家属非常高兴向我表示感谢,我微笑着作出回应,但我知道还不到松懈的时候,虽然麻痹性痴呆的症状得到缓解,但疾病仍未治愈,仍有一定复发,甚至加重的可能,为患者健康着想,家属还需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于是我又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注意事项:
1.需要注意保持患者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促进记忆力恢复。
2.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防护,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3.平时还需要规范用药,注意控制好梅毒的症状,可适当地进行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五、个人感悟
1.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一种晚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麻痹、进行性痴呆及人格障碍等为特点。多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关。
2.如果患有梅毒病症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症状,需要警惕麻痹性痴呆,主要是此类病症早期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幸,此次患者及其家属较为重视身体状况,就医时还未出现严重的症状,加上后续治疗效果较好,家属日常护理得当,综合因素影响下,患者恢复较为良好。
3.需注意的是,麻痹性痴呆如果治疗不及时,极难治愈,患者需提高个人意识,发现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进行治疗,治疗期间还需做好日常护理,多与人沟通,增加脑部使用频率,同时控制梅毒发展,避免病情加重损伤神经。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