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肠道炎症致使肠道蠕动紊乱竟可能导致肠套叠

肠道炎症致使肠道蠕动紊乱竟可能导致肠套叠

曹键副主任医师

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名中年妇女,在近日突然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经过检查后确诊为小肠套叠,我主要采取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以及给予患者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身体逐渐恢复,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已基本改善,术后30天时患者已经能够正常排便了。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39岁

【疾病类型】小肠套叠

【就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4/19

【治疗方案】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药物治疗(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30天,一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患者身体逐渐恢复,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已基本改善,术后30天时患者已经能够正常排便了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名中年妇女,在近日突然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遂至我院就诊。患者自述平素身体无异常情况,前几天突然感觉肚子不舒服,但是没有放在心上,后来症状便逐渐加重,出现了严重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主要排果酱样便。之后我安排患者进行查体,结果发现气平,腹软,右下腹压痛,可触及一质地较硬的肿块,大小约10cm×8cm,同时腹部没有出现明显压痛、反跳痛等情况,移动性浊音为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之后安排血常规检查为血常规:白细胞12.6×10^9/L(存在炎症,结合症状判断有肠道炎症),淋巴细胞百分比3.9%,嗜酸性细胞百分比0.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5%,淋巴细胞绝对值0.5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1.5×10^9L,红细胞分布宽度15.2%。糖类抗原(CA153)42.79U/mL。由于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症状,行腹部CT检查很有必要,于是我安排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发现患者右中下腹小肠结构紊乱,似见套鞘样结构,子宫大小密度尚可,膀胱充盈度较好,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盆腔可见积液。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我初步判断是肠道炎症导致肠道蠕动紊乱,进而造成了小肠套叠,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安排患者入院治疗。

二、治疗经过
小肠套叠是一种危险的小肠畸形,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性较重,我将这一情况告知患者后,安排患者入院接受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我首先安排患者进行了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明确患者身体能够接受手术后,我安排患者进行了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术中切除了患者小肠畸形、坏死的部位,然后将两端吻合,进而达到治疗小肠套叠的目的。术后我选择给予患者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这几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这几类药物能够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发炎等并发症,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手术效果。
三、治疗效果
经过30天的住院治疗以后,患者身体逐渐恢复,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已基本改善,术后30天时患者已经能够正常排便了。手术创口部位发育良好,未见感染症状。患者觉得身体恢复程度较好,想要出院回家,我本想让患者再留院观察几天,但通过腹部CT发现小肠切除吻合部位恢复良好,判断患者身体可以接受出院,遂安排患者出院回家休养。
四、注意事项
患者受到了病情的摧残,让人对患者心生怜悯的情绪,在患者出院以后,我提醒患者家属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家属要注意日常的饮食,给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不可以随意的改变患者饮食规律,以免引起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
2.随着季节和室温的变化,患者还需要及时添加衣服,注意患者的腹部保暖,避免着凉甚至出现腹泻等情况,影响肠道正常功能。
3.患者不要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防止患者肠道蠕动出现异常情况,复发小肠套叠的症状。
五、个人感悟
小肠套叠主要是指一段小肠肠管套入与其相邻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正常情况下肠管呈现波浪一样的蠕动,而若某一段小肠蠕动异常时则容易被推入相邻肠腔内,形成肠套叠,本次病例便是肠道炎症致使肠道蠕动异常,最终引发的肠套叠。一般小肠套叠发生时,会发生各类急性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治疗上需要及时介入,对患者的急性病情进行救治,并且通过手术的方式改善小肠的畸形状态,避免严重后果。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