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警惕可能是分离性障碍

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警惕可能是分离性障碍

吴成副主任医师

中医学重庆市中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位44岁的白领,一年前因为失业,性格出现改变,变得犹豫不决,与人交流减少。并且家人发现他还出现了躯体不适的症状,身体会不由自主的扭动,一会哭一会笑,于是决定带患者来我院就诊。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发现患者竟出现了分离性障碍的情况。在通过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4岁

【疾病类型】分离性障碍

【就诊医院】重庆市中医院

【就诊时间】2021/5/13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米氮平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片、甲钴胺片)

【治疗周期】药物治疗1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病情得到了控制


一、初次面诊
患者在一年前因为公司裁员失业了,因为家庭的压力比较大,每天到处找零工,因此性格也出现了改变。平时做事情老是会犹豫不决,与人交流减少,老是会自己一个独处。家里以为患者只是压力太大,并没有太重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偶然间,家属发现患者躯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有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的扭动,出现一会哭一会笑的情况。家属非常的担心,于是带着患者来到我院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我对其进行了查体,发现该患者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意识清思维连贯,对答切题,但存在超价观念;自知力缺乏,对自己的出现症状缺乏认识。根据患者的情况,我怀疑他可能是精神方面出现了问题,并且高度怀疑可能是癔症。癔症在医学上也被称为分离性障碍,患者在感知觉、情感、记忆、行为、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方面无法统一,往往会出现分离症状、躯体症状、精神病症状。而分离症状一般包括烦躁不安、大喊大叫、胡言乱语等;躯体症状一般包括头痛、胸闷、 心烦、反胃、恶心、呕吐等;精神病症状一般包括幻觉、妄想等。而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应激事件刺激、遗传等,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绑架、酷刑等。
二、治疗经过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安排患者进行了分离体验量表检测,发现患者存在分离体验,而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抽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确诊为分离性障碍。我将检查结果告知了患者的家属,并建议让患者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他们非常难以接受,但考虑到患者的身体,还是表示愿意让患者积极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于是综合患者的情况,我给他使用了米氮平片来抗焦虑;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片来改善患者躯体化症状;甲钴胺片来营养外周神经。

三、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药物治疗还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并且在之前期间患者的家属也会患者的心理进行开导,鼓励患者,帮助患者一起克服疾病。在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家属告诉我,患者躯体不适感已经减轻了,并且没有再出现肢体发作性动作。我对患者进行了查体,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现象,并且明显感觉患者的情绪比较平稳。另外,我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患者也没有自伤或伤害他人的风险。
四、注意事项
虽然患者的病情已经逐渐好转,但考虑到分离性障碍是一种比较容易复发的疾病,所以我还是比较担心的。为此我又给患者的家属交代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患者的内心比较脆弱,家属平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多关心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并且还要做好病情记录,监测病情的发展。
2.平时可以多带患者去户外活动,比如散步、登山等,避免患者长期独处。
3.在饮食方面多给患者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奶制品等,保证患者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五、个人感悟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的意识、记忆、知觉、身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的,但是分离性障碍的患者往往会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部分,甚至是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而该患者很可能就是在遭受了失业的打击,又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从而使得精神方面出现了异常。该病一般需要采用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患者在经过正规且有效的治疗后,症状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的。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