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褥期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患者发热腹痛不能缓解

产褥期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患者发热腹痛不能缓解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在产褥期出现发热、下腹胀痛、异常恶露等症状,进行妇科检查、C-反应蛋白、恶露细菌培养等检查后诊断为产褥期感染导致的子宫内膜炎。患者在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蔗糖铁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阴道恶露量明显减少且无异味,下腹胀痛伴恶心、乏力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30岁

【疾病类型】产褥期感染,子宫内膜炎

【就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就诊时间】2019/11/5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蔗糖铁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等)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产褥期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阴道恶露量少且无异味,下腹胀痛伴恶心、乏力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一、初次面诊
初次见到患者时,她刚生产完一周,还处在产褥期。前来就诊的原因是产后她出现了发热、下腹胀痛伴恶心、乏力的症状,并且阴道不时有恶露流出。我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其恶露量较多,有臭味,宫颈口松弛,轻举痛,子宫偏大,质软,压痛明显。于是我又让患者完善了C-反应蛋白、血液检查、恶露细菌培养、盆腔B超等检查,C-反应蛋白值60mg/L,白细胞计数12.4×10^9/L,HGB数值为93U/L,细菌培养出了葡萄球菌感染,盆腔B超结果提示膀胱过度充盈,子宫复旧不良,宫腔积液。因此初步诊断患者为产褥期感染导致的子宫内膜炎。我建议患者入院治疗,患者表示同意。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反复发热,最高体温达39℃,于是我给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片抗菌、抗感染,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杀菌的效果。临床上,常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片治疗女性盆腔腹膜、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生殖器官的炎症,效果显著。还给患者使用蔗糖铁注射液纠正贫血、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子宫收缩。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排尿异常的情况,排尿困难且尿不尽,于是给与患者留置导尿,将导尿管一直留置在膀胱内,使尿液流出,一周后拔出。
三、治疗效果
患者住院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住院第5天拔除了尿管,恢复了正常排尿,复查B超测残余尿量为0。住院第7天,患者下腹胀痛伴恶心、乏力的症状明显减轻,阴道恶露减少,C-反应蛋白及尿液分析结果提示正常,血液分析中HCG数值为101U/L,白细胞值正常,于是准许出院。患者产褥期结束后回医院复查,自诉阴道恶露量少且无异味,下腹胀痛伴恶心、乏力症状基本消失,血液分析、C-反应蛋白、盆腔B超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复查B超提示子宫复旧良好。
四、注意事项
患者处在产褥期,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病情易反复。因此在复查时,我叮嘱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补充营养:患者可以通过药物补充营养元素,也可以通过食疗补充蛋白质、维生素、钙质、铁质等,如多喝排骨汤、海带汤,多吃五谷杂粮。
2.注意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洁外阴,清除恶露,及时更换卫生巾和内裤,保持外阴的干燥清洁。按需哺乳,及时排空乳房。
3.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可以进行适当的产后康复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
五、个人感悟
产褥期感染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褥期致病微生物经生殖道入侵人体,引起产妇全身或局部感染,常见的就是子宫、盆腔、阴道、宫颈等出现炎症感染。如果产褥期感染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累积全身多个器官或组织,好在本例患者产后出现发热、下腹胀痛、异常恶露等症状后,及时就医,才使子宫内膜感染得到控制和消除。作为一名医生,我想提醒各位处于产褥期的产妇,注意清洁外阴,避免细菌感染,如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诊。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