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牙龈癌多体现为下牙龈溃疡

牙龈癌多体现为下牙龈溃疡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常见,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部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以及上颌窦癌常见,口腔癌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恶性肿瘤中高达40%以上,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鳞癌一般可分为Ⅲ级:Ⅰ级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Ⅲ级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最高,牙龈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统计资料,其在恶性肿瘤构成比中居首位,多为分化较高的鳞状细胞癌。


  口腔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

  口腔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口腔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例如舌及颊粘膜癌可发生于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经常刺激的部位。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发现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口腔癌发病前通常都有一癌前病变阶段,如口腔粘膜白斑,创伤性溃疡,乳突状瘤等。

  牙龈癌多在下牙龈

  1.下牙龈多于上牙龈,生长较慢,多表现为溃疡型。

  2.向牙槽突及颌骨浸润破坏骨质可引起牙松动和疼痛。

  3.向后发展到磨牙后区及咽部时,可引起张口困难。

  4.可向颈部淋巴结转移,下颌牙龈癌多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颏下淋巴结,然后转移到颈深淋巴结;上颌牙龈癌则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颈深淋巴结。

  5.X线检查示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边缘呈虫蚀状。

  牙龈癌诊断:活检

  牙龈癌的诊断并不困难,活检确诊也很方便。早期的牙龈癌,特别是局限在牙龈缘或牙间乳头部时很易误诊为牙龈炎或牙周炎;其次,早期特别是弥散性牙龈边缘的溃疡病损伴有疼痛时还可误诊为牙龈结核。临床上在诊断上述疾病时应警惕牙龈癌的可能性。

  晚期牙龈癌应与原发性上颌窦癌及下颌骨中心(央)性癌相鉴别,因其在处理及预后估计上都不相同。

  上颌窦癌:早期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鼻塞、鼻出血及一侧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向下发展,可使上牙松动和疼痛;向上发展,则可使眼球突出,有时发生上唇麻木感;向后方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近一期《分子细胞》杂志上报告说,置身于寒冷环境有助于*增加褐色脂肪,这种脂肪能够燃烧热量从而减轻体重。这项发现对研究治疗肥胖症、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迄今研究发现,*内的白色脂肪负责储存多余能量,而褐色脂肪则能够燃烧能量,使体温上升。由于人们通常生活在温度受控的环境下,对褐色脂肪的需求逐渐减少,因此褐色脂肪在婴儿体内比例较高,在成年*内比例很小。肥胖者体内褐色脂肪含量相对较少。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发现,*长时间处在冷空气中,体内一种转录因子Zfp516的含量会增加,这种转录因子对形成褐色脂肪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关闭小鼠胚胎中编码Zfp516的基因,小鼠胚胎就不再产生任何褐色脂肪。另一个实验显示,体内Zfp516水平较高的小鼠在4摄氏度的寒冷环境中待4小时,平均体温比Zfp516水平正常的小鼠高1摄氏度。

  另外,经过基因改造使体内Zfp516水平超高的小鼠与正常的小鼠摄入相同的高脂食物一个月后,前者体重增长比后者少30%。这说明前者脂肪燃烧释放了更多热量。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褐色脂肪不仅能释放热量,还能影响代谢,因此在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