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冬季装修要谨慎 室内污染莫忽视

冬季装修要谨慎 室内污染莫忽视

  昨日,随着新年第一场雪降临,合肥天气也变的越来越冷,人们开始更多选择在门窗紧闭的室内活动。然而时间一长,不少人会发现自己体质变得虚弱并感染各种疾病。实际上,不少问题的根源在于密闭环境中含有的甲醛、苯系物、TVOC等污染物造成的。室内环境专家提醒说,人在冬季对有害气体嗅觉反应迟钝,对污染物常常不注意,因此装修时切莫大意,更要关注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质量莫忽视

  通常情况下,冬季装修后人们常觉得室内并没有太大的装修味,会急于入住,其实这是低温造成的假象。冬季装修的房间,一般会在冬季供暖期间或夏季出现明显的空气质量反弹,甚至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健康。在这期间,可以适当开窗通风,时间最好选在早晚,因为中午空气湿度相对较小,比较干燥,容易造成木材、墙漆等开裂。

  每天通风不少于半小时

  怎样解决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每天通风换气,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季也需要定时通风。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有的飘浮长达30余小时。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

  对于家庭来说,一天之内开窗时间和次数,可根据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习惯、室内污染程度以及天气情况进行安排。以100立方米的空间为例,在无风、室内外温差为20℃的情况下,大约十几分钟就可达到空气交换一遍。若室内外温差小,交换时间要相应延长。冬季天冷,但每天开窗换气也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最多30分钟。另外,也可选择适合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经常进行室内空气净化和消毒。

  不要降低室内空高

  要想得到一个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装修时不要人为降低室内空气流通速度是很重要的。许多时候,设计师为了增强美观性和私密性,会增加造型等设计。往往这些造型就是降低空气流通的祸首。

  首先不能降低室内的空高。研究证明,室内2.8米的净高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动散发,室内净高低于2.55米时,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室内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另外,保障空气的顺利流通也很重要,如果户型设计通透,能让空气在无遮拦的情况下,迅速进行室内外交换,相信对室内空气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室内环境检测不能少

  人在冬季时嗅觉器官相应迟钝,室内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和放射性物质,感觉不到。装修后如果急于入住,最好在检测合格后再入住,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儿童和体弱者更需注意。如果检测不合格,可以根据检测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治理或选用空气净化等措施,同时也可以养一些能吸收有害物质的植物,如芦荟、月季等。

  张大爷最近遇到麻烦。吃完饭后就开始不停地打嗝,几分钟一个,经常是连续打了半个小时都不能消停。这让一把年纪的他觉得挺不好意思,可试遍了喝水、吞东西等“土方法”,打嗝的毛病还是止不住。张大爷无奈只得来到医院询问,经过仔细检查,原来张大爷打嗝的“元凶”竟然是脑血管病,要不是及时发现,很有可能发展成脑卒中。

  偶尔打嗝是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呃逆”,大多是由于饮食过饱、吞咽动作过多、冷空气刺激或精神因素等导致的功能性呃逆。但如果打嗝现象严重甚至顽固存在,就可能是病理性的,往往警示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中枢性疾病——中风。专家提醒,中风是持续性反复打嗝非常常见的病因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异常打嗝有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一方面,脑动脉硬化、狭窄或腔隙性脑梗塞等疾病,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颅内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中枢,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横膈膜肌肉异常收缩,出现打嗝。另一方面,脑卒中后常会发生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血液刺激胃黏膜,殃及膈肌,出现频繁打嗝等表现。

  所以,老人如果打嗝,一般只要保持静息状态,不进行剧烈运动,别喝冷饮,数分锺后便会自行缓解。但如果持续打嗝,且伴有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清,甚至神志不清,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的人,要警惕中风,及时就诊。生活中,也要注意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以免血压、血糖等超标。

  脑卒中的先兆有哪几个

  脑卒中的先兆症状是来自脑部瞬间血流骤变所发出的各种信号,据统计,共有40多种,归纳总结起来有几个方面。

  语言障

  脑卒中发生前,最常出现的先兆症状就是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者语不达意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导致的。

  视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