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屡发作小心是白塞病 认识这种罕见病
5月20日是什么日子?除了与“我爱你”有点浪漫的谐音,它还是全国学生营养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世界计量日以及世界陌生人日。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5月20日还是国际白塞病关爱日。
“白塞病?听都没听过!”你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但是,相信大家对口腔溃疡都很熟悉,而白塞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医生提醒,如果1年内出现口腔溃疡超过3次以上,就要警惕白塞病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种相当陌生的白塞病。
病因难寻
皮炎和口腔溃疡
困扰他长达7年
今年34岁的徐先生在梧州以务农为生,每日早出晚归,十分能吃苦,哪怕身体不太舒服,他也要到地里转转,看看庄稼的长势。
2008年,徐先生开始经常出现口腔溃疡,一年就有好几次,同时,他发现自己的腿上长了几颗像疹子一样的东西,刚开始有点痒。徐先生觉得就是普通“上火”,也没太在意。
到了2009年,徐先生的腿开始有点不对劲了,原来长疹子的地方皮变得红红的,一抓就又痒又痛,徐先生到药店买了皮康霜来擦,但没见好转。等到农忙时节,他从地里回来才发现,身上的疹子越长越多,开始遍布全身,而且长疹子的部位皮肤变得很黑,家人发现后都劝他早点去医院看看。徐先生这才慌了,开始走上了7年的漫漫求医路。
“当时我去找本地的老中医,他只说是湿气重,给开了点中药祛湿,后来又去另外一家医院看,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再后来身上有些疹子变得像玉米粒一样大,天气一热长得更多。有时实在受不了了,就自己用手挤,自己排脓。”徐先生回忆这些年的遭遇说,“当时出脓很多,脚也很肿,脚趾溃烂,有时候干不了活,连皮鞋都穿不进,真的是比死还难受。”
一转眼7年过去了,徐先生的病历塞满了整个抽屉,前前后后花费20万元,始终没法痊愈。
真相大白
原来他患的
竟是白塞病
直到最近,经亲属介绍,徐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某医院皮肤科,负责接诊他的是医生。
“这个患者进来后,脚上全是密密麻麻像小痘痘一样的疹子,身上也长满了,看完我就觉得应该是白塞病。然后我又问他嘴巴怎么样,他说长期有溃疡,这时就基本上确诊了。”经过悉心治疗,徐先生于上个月顺利康复出院。
医生介绍说,白塞病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发病人群主要以青壮年为主,20-30岁患者占74%,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男性多于女性。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为特征。口腔溃疡为该病第一症状者占70%,整个病程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高达95%以上,始终无口腔病变者很少。98%的患者每年至少发作3次口腔溃疡。
“这是一种以血管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发病原因不详,但是可能与感染如病毒、链球菌、结核菌感染、微量元素、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情绪紊乱、过度劳累、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医生指出,这种病可侵害*多个器官,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皮疹及关节肿痛等。
“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口腔溃疡,所以误诊率极高,因为有些人认为口腔溃疡随便吃点药就能解决,不当回事,这是不对的。”医生提醒,白塞病与一般口腔溃疡最大的区别在于,80%的白塞病患者还并有生殖器溃疡,如男性的阴囊、阴茎部位,女性的阴唇、阴道和子宫颈部位,这些部位的溃疡比一般的口腔溃疡深而大,且痛感强、不易愈合。白塞病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如果发现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并伴有生殖器溃疡或者眼炎、皮肤病时,应及时就医,尽早干预。
名词解释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临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该病虽较为罕见,但容易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严重的会致人完全失明、脑萎缩甚至死亡。
主要指征
①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
②皮肤结节样红斑、皮下栓塞性静脉炎、毛囊炎样皮疹、皮肤对刺激过敏;
③生殖器溃疡;
④反复发生的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及(或)脉络膜视网膜炎。
生活中,有些老人总是不停地抱怨: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家人不体谅自己,抱怨薪水太低、物价太贵,抱怨人生不如意……
学院心理学专家教授表示,抱怨就像一种慢性毒药,不仅侵袭着抱怨者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危害着倾听者的身心健康。为了健康幸福,我们要远离抱怨。
抱怨让父子形同陌路
家住汉口新华路的刘先生,今年72岁,退休前是国家干部,老伴也是公务员退休,儿子今年35岁,是名海归博士。按理说,这一家人日子应该过得滋润幸福。可谁知,说起现在的生活,刘先生和老伴竟老泪纵横。
刘先生伤心地说,儿子5年前从美国回国后,没有与家人联系,还中断了与家人的一切联系方式。他们通过儿子同学辗转知道儿子在汉工作,但也不知具体单位和联系方式。“这一切,也怪老刘太爱抱怨唠叨了。”刘先生的老伴说,从儿子上初中开始,刘先生几乎每天不是抱怨孩子读书不用功,就是抱怨单位同事。儿子即使出国留学了,刘先生也会通过QQ对儿子唠叨抱怨。
“可能是我的抱怨让儿子受不了。”刘先生后悔莫及地说,儿子“失联”的5年里,自己高血压、心脏病缠身,健康每况愈下。他们希望儿子能够早日回家,说自己再也不会像原来那样抱怨了。
抱怨伤心又伤身
有人认为,抱怨可以排解负面情绪,有利身心健康。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教授介绍说,美国一项医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抱怨等负面情绪时,会分泌皮质醇激素,该激素长期过高时,不仅会干扰学习和记忆,还会降低免疫功能和骨骼密度,增加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教授说,负面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让你更容易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还会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专注于负面事情。
抱怨让倾听者也受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抱怨不仅会伤害到抱怨者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损害家人、朋友、同事等倾听者的身心健康。
余毅震教授解释说,当我们听到某个人的抱怨时,大脑会尝试去经历那个人当下的情绪,触发大脑中相同的神经突触,从而出现相同的情绪,这就是同理心。因此,抱怨对说听双方的健康影响差不多。
对此现象,美国研究发泄的心理学家杰佛瑞·罗绘声绘色地说:“抱怨就像在一个紧闭的电梯里,放了一个情绪上的屁。不仅臭着了自己,也熏到了他人。”
走出抱怨的泥淖
远离抱怨
我们才能在自己生活的原点改变自我,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健康幸福的生活。如何远离抱怨?余毅震教授给出了下面一些建议:
正视自己
为自己准确定位,在生活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改变自我
每天都充满笑容的自己,从而明白抱怨之外的世界更美好。
善于放下
你会感到没有了烦恼,一时间,看透了得失,战胜了自己,才懂得原来放下也是一种快乐。
学会吃亏
你会体会到原来自己不是孤独的,才理解吃亏是福,吃亏是一种“快乐”的投资。
偶尔糊涂
你会感到“难得糊涂”的真谛,方懂得做人有时少一些计较,会多一份美丽。
学会包容
你会感到周围充满友善的目光,才会明白包容是金的道理。
远离抱怨,我们才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一个健康美丽的世界。
-
老年人不宜多走卵石路在一些城市的居民小区内,用鹅卵石铺就的健身路往往成为健身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人的钟爱。但运动医学专家却指出,老年人长时间走这
-
日本流行福寿操可助老人睡眠如果你能在睡前做好6个动作,对改善老年人的睡眠会很有帮助。第一节活动脖颈:头向前倾,直到感觉肌肉有些抽紧,持续10秒钟。前
-
玉米粒饼的做法_玉米粒饼_怎么做_制作方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玉米粒饼是很常见的,对这样食物吃的时候,完全是可以放心进行,吃这类食物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不过在
-
清炖羊排的家常做法_羊排_怎么做_制作方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羊排其实就是羊身上肋骨的部位。羊肉在冬天是非常流行的,很多人都喜欢
-
糖衣花生米的做法 _花生米_怎么做_家常做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糖衣花生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零食,在超市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精品包装的和散装零售的。其实糖衣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