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产品标识问题是不合格主因

产品标识问题是不合格主因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结构的增长、计划生育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儿童纸尿裤、成人尿布等产品为主要代表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迎来一个新的需求增长期。

  日前,质检总局发布《2015年度全国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质量状况》白皮书,通报了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在检验监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其中产品标识不合格占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全年不合格批数的97.78%,为主要原因。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用于*卫生的日用消费品,产品主要包括婴儿尿裤、成人尿布、妇女卫生巾(卫生护垫)、卫生纸、面巾纸、餐巾纸等一次性使用纸制品。

  白皮书显示,2015年,全国质检部门共计检验进口一次使用卫生用品16762批,重量约8.66万吨,货值约73656万美元。其中,共查出不合格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3999批,重量20961吨,货值22925万美元。

  2015年检验的批次不合格率为23.9%,重量不合格率为24.2%,货值不合格率为31.1%,2015年与2014年相比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批次不合格率增长了3.03个百分点,重量不合格率增长了1.63个百分点,货值不合格率增长1.02个百分点。

  2015年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产品标识不合格3906批,货值22443万美元,产品标识不合格占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全年不合格批数的97.78%。

  另检测出微生物指标超标11批,货值4.26万美元,占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全年不合格批数的0.07%。检出货物包装不合格72批,货值66.4万美元,占总不合格批次的1.8%。

  检出产品品质不合格2批,货值18.6万美元;其它不合格8批,包括无毒理学报告、无有机产品认证证明等。

  据白皮书分析,2015年度,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产品标识不合格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其中由日本和韩国进口的纸尿裤及卫生巾标识不合格占总的标识不合格批次的绝大多数。

  出现上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在于

  一是近年来,许多进货商不了解检验检疫要求,致使许多货物到港后发现无中文标签,需整改后放行。

  二是我国进口贸易经销商数量多,专业或品牌的代理经销机构很少,国外厂商无法满足为国内经销商定做中文包装,在国外加施中文标签费价格不菲,因此只能货到国内后再整改。

  质检部门在检验时还发现,部分产品外包装过于简陋,未使用正规出厂纸箱包装,直接采用塑料薄膜包装销售小包,无法有效的防护产品,极易造成内包装破损、卫生状况不良。

  另外还发现在国外超市采购的纸尿裤存在包装破损现象、部分商品采用非纸箱包装(塑料编织袋包装),外包装的破损导致纸尿裤塑料袋破损,塑料袋破损使纸尿裤裸露在外,运输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

  关于卫生项目不合格,微生物指标超标的情况,大多发生于餐巾纸、纸巾或卫生纸等产品,多为菌落总数超标。其他不合格包括产品品质不合格,无有机认证证书,无毒理报告等。

  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负责人表示,进口商要关注我国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口商在贸易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产品标识不够重视、或对我国有关标签标识的技术规范要求不了解,进口产品无中文标识或标识不规范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出口国技术规范与我国技术规范的差异不了解,货物根据我国检测标准检验结果不合格。

  三是产品运输过程中包装的过分磨损可能导致货物污染,使卫生用品的检验指标不合格,导致进口产品的退运或销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建议进口商及其他贸易相关方要充分了解并严格按我国产品技术规范要求,积极配合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监管,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国内消费市场。

  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海淘代购等电商模式贸易的迅速崛起,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婴幼儿纸尿裤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渠道也随之增加。消费者买到的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如果没有经过检验检疫则有可能有质量隐患。

  建议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时,关注商家的相关货物检疫通关信息及产品检测报告结果,提高安全意识,对于买到的未经检验检疫的假冒伪劣进口产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今年,北京为符合条件的5000户独居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该呼叫器连接到999或120,实现紧急救援服务延伸到家。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简称养老十条)正式发布,今年开始本市为困难老年人养老“兜底”,确保人人老有所养。

  居住

  改造部分养老家庭设施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解读养老十条时称,此次政策是将零散的举措变成完整的政策,在未来三到五年,对政策中承诺的人群全覆盖。

  专家表示,未来北京市将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能力评估,来推出相应的养老措施,使养老服务精准化。

  针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李红兵表示,今年免费改造5000户养老的家庭设施,“十三五”期间覆盖全部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并引导其他有需求的社会家庭自主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

  此外,今年全市将完成600至1000个“幸福彩虹”社区特供店的建设、发展和挂牌工作,并逐步实现服务人群需求全覆盖。完善居家配送服务网络,为边远山区老年人提供订单服务,利用物流配送体系将产品配送入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大篷车式特供产品服务。

  用餐

  开设老年餐桌等方式

  针对老人用餐问题,今年本市将出台《老年餐饮服务体系建设办法》,支持餐饮企业、养老机构(含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专业送餐机构和单位内部食堂,通过开设老年餐桌、“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等方式。年内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顺义深化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

  急救

  免费安装救援呼叫器

  针对急救的问题,本市年内将为符合条件的独居老年人家庭安装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连接到999急救中心或120急救中心提供医疗救助)和烟感报警器(用于火灾预警和紧急救援)等紧急救

  援服务设施,今年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各免费安装5000个,实现紧急救援服务延伸到家,保障独居居家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健康安全和人身安全。

  此外,今年完成全市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优待卡更换“北京通-养老助残卡”,2017年实现60岁老人“今天退休,明天领卡”,使老年人都能持卡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优待和市场优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