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智能运动手环风靡 业内称数据并不完全准确

智能运动手环风靡 业内称数据并不完全准确

  “今天又多走了1000步”、“今天终于走到10000步啦,减肥有望了!”……近期,气温适宜,越来越多的健身一族开始在朋友圈晒出自己运动“战果”,这些大多为智能运动手环、手机运动app软件记录的数据。然而,这些设备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是否有参考价值呢?8月31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智能运动手环、运动APP让运动不再枯燥

  市民张女士是一位健身达人,她说自己并不喜欢跑步,但自从购买某品牌智能运动手环后,通过软件将自己运动数据量化后,便开始喜欢起快走锻炼。“看着很有成就感,数据可以显示我走了多少路,甚至摆动了多少下手臂,所以现在没事时我便会去锻炼。”张女士说,自己的朋友圈里也经常被刷屏,今天走了多少步,消耗多少卡路里等。

  市民黄先生是一位私企营销人员,他说,自己购买手环的初衷是看到有朋友晒出睡眠测试数据,自己睡眠质量一般,所以买了一个试试。“买手环是希望提醒我重视睡眠,有时明明感觉睡得挺沉,但监测下来却发现深度睡眠时间特别短。”黄先生说,有时觉得自己没走很多路,手环却显示走了很多步。

  不同设备、软件或有偏差业内人士称数据仅作参考

  虽然很多人对数据准确性有质疑,但仍有许多人加入行列,除了走俏的运动手环外,第三方手机软件下载平台上,运动软件下载量高达几十万。

  那么,究竟软件给出的数据靠不靠谱呢?记者选用某品牌手环及不同的运动app软件来进行测试,发现正常行走情况下,几款软件的差别不大,但随着运动幅度的变化,数据记录开始有了差异,同样走10步,有的记录显示10步,有的则为15步;有时静止状态,还会有步数记录。

  对此,爱好运动的、从事软件运营开发的韩先生说,可穿戴式设备的实质是通过可穿戴的某种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强化人的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和运动能力。“不同的手环设计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会有一些区别,测试的数据应该是作一个参考,而非标准。”韩先生称,在日常锻炼中,每个*质不同,方法和标准自然也不可能一样,只有适合自己的运动,才是有利于健康的运动,不应盲目攀比锻炼数据。

  而对于运动及卡路里消耗监测,市某医院营养科医师陈女士告诉记者,走路的确可以消耗相应的热量,业内也有相关换算方法,但目前没听说过国内医学会推荐使用。

  医学上一直认为血纤维蛋白(Fibrin)作为一种凝血因子,在骨折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8月3日发布于《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最新学术论文却推翻了这一论断,证实在骨折恢复过程中,血纤维蛋白并不必要,相反该蛋白的降解才真正有利于骨头再生。

  骨组织是身体分布血管最多的部位。当骨头发生碰撞骨折,会严重挤压、破坏血管。而血纤维蛋白会促进血液凝固,防止骨折造成的血管破裂血流不止。所以,过去的研究一直坚信血纤维蛋白促进骨肉痊愈,为其愈合提供一个骨头再生的初始支架。

  但是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团队最新发现:即便缺少血纤维蛋白前体——纤维蛋白原,小鼠依旧能够正常进行骨折修复过程。这与教科书上的内容大大相悖!

  血纤维蛋白不利于骨折愈合

  该研究团队之前就发表过血管再生对于骨折恢复很重要的学术论文。通过成像技术,他们对新血管生成和骨折后骨头修复进行同时观察发现,骨头血管会在骨折末端位置先于新骨头生成、延伸联接。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试验小鼠如果不能降解血纤维蛋白,会出现异位骨化,从而阻碍创伤或者骨科手术后的恢复过程。由此推测,如果血纤维蛋白不能有效降解,会阻滞骨折愈合。研究人员表示,对于研究成果完全意外,血纤维蛋白的降解对于防止异位骨化至关重要。

  现实却是:骨折会阻滞血纤维蛋白降解!这也就是为什么骨伤痊愈缓慢的原因之一。这个研究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骨折恢复较快——因为他们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只有成年人的一半。这一发现也许还能够解释为什么肥胖者、糖尿病患、吸烟的人、老年人骨折愈合缓慢。

  应用前景

  依据这项出乎意料的研究结果,研究团队设想:如果能够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或者增加纤维蛋白降解酶的活力,那么成年人将会拥有等同于孩子的愈合能力。所以,为了将原理付诸于实践,该团队正在努力研发骨生物活性材料,用于增强降解血纤维蛋白。

  范德堡大学骨科手术和康复学教授、医学博士Jonathan Schoenecker说:“目前,很多药物的研发建立在通过血纤维蛋白促进骨折愈合的原理上。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是我们肯定的是你并不需要它,骨折修复并不需要血纤维蛋白。相反,某种意义上讲,研制防止血凝的药物可能会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