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江苏近七成中小学生患近视

江苏近七成中小学生患近视

  昨天是爱眼日,今年“爱眼日”主题是“呵护眼睛,从小做起”。根据江苏最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情况,我省中小学生近七成近视。

  近视小学生六成右眼度数高

  医院眼科主任提醒,健康视力一定要从儿童抓起。夏承志这几年坚持在做学生近视病因的追踪,通过建立屈光档案的三至五年级的近千名学龄儿童检查,他发现除了近视小患者多了之外,在近视儿童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接近60%的孩子是右眼度数要比左眼深。也就是说,10个近视眼,6个右眼度数高。

  他深入研究发现,对于小小年纪就近视,以前所认为的“学习压力大,电视看多了,游戏玩多了”这一解释并不完全靠谱,还与握笔的姿势正确与否有很大的关系。

  有一种握笔姿势是“近视握笔法”

  “不正确的握笔写字会让你提前近视,也是导致右眼度数偏高的原因。”夏承志说,正确握笔写字的姿势,应是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握笔的支点落在中指第一指节拇指侧。根据物理学原理,支点到笔尖的距离约3厘米是阻力臂,拇指和食指与笔接触点到支点距离约0.5厘米是动力臂。阻力臂/动力臂=6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的握笔应为费力杠杆,对孩子来说很吃力。

  于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握笔写字的年龄过小或指力过小,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他(她)就会迁就,用不正确的握笔姿势来代偿,具体表现为握笔支点靠前(减少阻力臂)和用靠近拇指根的部位包绕握笔(增加动力)。这种握笔的姿势一旦形成,就会使儿童为看清笔尖,头部自然左倾,而且双眼距离纸面更近,为近视埋下了隐患。夏承志将其称之为“近视握笔法”,而有七成孩子都在使用这种握笔方法。

  “近视握笔法”形成后,直接产生两个后果,一是,右手握笔时,因左、右眼距离笔尖不一样,右眼靠得更近一些,离焦量更大,最大相当于戴着1000度的调节近视眼镜在看书写字,因此,右眼向近视发展的动力会更强一些。

  距离黑板五六米是最佳位置

  专家认为,一直坐前排的学生视力相对于座位靠后的学生而言更容易近视。

  他解释说,因为对眼前五六米以外的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眼睛不需要调节就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这时调节眼睛的神经和肌肉是舒张的,但如果要看清5米以内的物体,调节眼睛的肌肉必须有不同程度的收缩。眼睛所看到的物体越近,收缩的程度越高,眼睛也就越疲劳,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容易诱发近视。

  “因此,近视眼学生不宜坐前排,坐在距离黑板五六米处才是最佳位置。”他说,万一孩子只是假性近视,刻意调到前排,反而可能变成真性近视。即使眼睛暂时不近视的学生,也最好不要长时间坐前排,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教室的前中后排轮换着坐。

  几大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看电视、玩电脑是近视的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实际上,对于大多数非遗传性近视,产生近视的原因是过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看得越近,看得时间越长就对近视贡献越大,即便你不看电视,长期近距离用眼也会近视。

  误区二:弱视治愈就是不戴镜裸眼视力恢复到1.0以上

  专家说,弱视的诊断是排除式的,视力低常不一定是弱视,如能发现弱视病因,治疗是不困难的。弱视治愈的标准是双眼矫正视力大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且双眼视力基本相同,立体视功能正常,而不是裸眼视力1.0。如家长贸然提早摘镜则有可能使弱视复发,视力回退。部分高度屈光不正弱视患儿有可能需终身戴镜,对此家长一定要有科学的认识。弱视治疗的黄金年龄是3周岁至7周岁。

  指导案例60号

  盐城市奥康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诉盐城市东台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处罚案。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16年5月20日发布。

  关键词

  行政/行政处罚/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标签/食品说明书。

  裁判要点

  1.食品经营者在食品标签、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成分的添加量或含量,未标示的,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所谓“强调”,是指通过名称、色差、字体、字号、图形、排列顺序、文字说明、同一内容反复出现或多个内容都指向同一事物等形式进行着重标识。所谓“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是指不同于一般配料的特殊配料,对*有较高的营养作用,其市场价格、营养成分往往高于其他配料。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20条、第22条、第42条第1款。

  基本案情

  原告盐城市奥康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以下简称奥康公司)诉称:2012年5月15日,被告盐城市东台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东台工商局)作出东工商案字[2012]第0029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原告销售的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没有标明橄榄油的含量,违反了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责令其改正,并处以合计60000元的罚没款。原告认为,其经营的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标签上的“橄榄原香”是对产品物理属性的客观描述,并非对某种配料的强调,不需要标明含量或者添加量。橄榄油是和其他配料菜籽油、大豆油相同的普通食用油配料,并无特殊功效或价值,不是“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本案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被告适用的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并不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适用法律错误。综上,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被告对其作出的涉案行政处罚决定书。

  被告东台工商局辩称:原告奥康公司经营的金龙鱼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标签正面突出“橄榄”二字,配有橄榄图形,吊牌写明“添加了来自意大利的100%特级初榨橄榄油”,但未注明添加量,这就属于食品标签上特别强调添加某种有价值、有特性配料而未标示添加量的情形。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作为食品标签强制性标准,在《食品安全法》生效后,即被视为食品安全标准之一,直至被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通则》替代。因此,其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定性准确,合理适当,程序合法,请求法院予以维持。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奥康公司购进净含量5升的金龙鱼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290瓶,加价销售给千家惠超市,获得销售收入34800元,净利润2836.9元。2012年2月21日,东台工商局行政执法人员在千家惠超市检查时,发现上述金龙鱼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未标示橄榄油的添加量。上述金龙鱼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名称为“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其标签上有“橄榄”二字,配有橄榄图形,标签侧面标示“配料: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等内容,吊牌上写明:“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添加了来自意大利的100%特级初榨橄榄油,洋溢着淡淡的橄榄果清香。除富含多种维生素、单不饱和脂肪酸等健康物质外,其橄榄原生精华含有多本酚等天然抗氧化成分,满足自然健康的高品质生活追求。”

  东台工商局于2012年2月27日立案调查,并于5月9日向原告奥康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原告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陈述和申辩,也未要求举行听证。5月15日被告向原告送达东工商案字〔2012〕第29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原告经营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属于食品标签上特别强调添加某种有价值、有特性配料而未标示添加量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食品安全法》规定,作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2836.9元和罚款57163.1元,合计罚没款60000元的行政处罚。原告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盐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复议维持该处罚决定。

  裁判结果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于2012年12月15日作出(2012)东行初字第0068号行政判决:维持东台工商局2012年5月15日作出的东工商案字[2012]第0029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宣判后,奥康公司向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5月9日作出(2013)盐行终字第0032号行政判决,维持一审判决。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第四项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第二十二条规定,本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于2005年10月1日实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实施,新版的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通则》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且明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于2012年4月20日实施。本案原告奥康公司违法行为发生在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属于当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之一。因此,被告东台工商局适用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原告作出行政处罚,并无不当。

  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虚假、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这里所指的“强调”,是特别着重或着重提出,一般意义上,通过名称、色差、字体、字号、图形、排列顺序、文字说明、同一内容反复出现或多个内容都指向同一事物等形式表现,均可理解为对某事物的强调。“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是指对*有较高的营养作用,配料本身不同于一般配料的特殊配料。通常理解,此种配料的市场价格或营养成分应高于其他配料。

  本案中,原告奥康公司认为“橄榄原香”是对产品物理属性的客观描述,并非对某种配料的强调,但从原告销售的金龙鱼牌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的外包装来看,其标签上以图形、字体、文字说明等方式突出了“橄榄”二字,强调了该食用调和油添加了橄榄油的配料,且在吊牌(食品标签的组成部分)上有“添加了来自意大利的 100%特级初榨橄榄油”等文字叙述,显而易见地向消费者强调该产品添加了橄榄油的配料,该做法本身实际上就是强调“橄榄”在该产品中的价值和特性。一般来说,橄榄油的市场价格或营养作用均高于一般的大豆油、菜籽油等,因此,如在食用调和油中添加了橄榄油,可以认定橄榄油是“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因此,奥康公司未标示橄榄油的添加量,属于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东台工商局所作行政处罚决定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