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朋友圈里转卖两箱茅台酒不料是假酒被罚2.9万元

朋友圈里转卖两箱茅台酒不料是假酒被罚2.9万元

  朋友圈里转卖两箱茅台酒不料是假酒被罚2.9万元

  此案具有典型性,想做微商的话仔细看看

  如今,电商非常发达,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推销广告比比皆是,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

  在海宁,市民倪先生经熟人介绍,通过微信买了价值16800元的24瓶53度飞天茅台酒,没想到这些酒竟然全是假货。倪先生将此事反映到市场监管部门,卖酒的汪先生也觉得委屈,但他还是被罚了2.9万元。

  海宁市市场监管人员表示,此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希望广大消费者和做微商的朋友都引以为戒,莫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4瓶茅台酒

  全是假货

  前段时间,倪先生急需购置一批茅台酒,朋友方女士向他介绍,丈夫的战友汪先生正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茅台酒,售价比市场价便宜不少。

  倪先生觉得微信购物便宜省事,就以700元/瓶的价格向汪先生购买了两箱53度的飞天茅台酒,共计24瓶,16800元。倪先生非常开心地与亲友分享这些茅台酒,却被不少朋友泼了冷水,“正宗的茅台酒不是这个味道,这酒一定有问题啊!”

  “我花16800元购买茅台酒宴请亲友,却被朋友怀疑是假酒,简直是气死人了!”事后,倪先生抱着飞天茅台酒,冲进海宁市市场监管管理局长安分局消保委办公室,希望消保委帮他鉴定一下这些酒的真伪。

  消保委工作人员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委托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打假员对这两箱茅台酒进行鉴定,并出具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鉴定证明。

  鉴定结论表明,这些茅台酒不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包装出品的茅台酒。真相大白,倪先生既感到愤懑,又觉得庆幸。

  觉得委屈

  也要认罚

  在确定这些茅台酒是假酒后,海宁长安市场监管人员立即向汪先生了解情况,卖酒者汪先生觉得自己挺委屈。

  据汪先生介绍,他卖的这些茅台酒,是他从一次全国酒业展销会的外围商圈中购买的,“我以为渠道好才价格优惠,没有怀疑这些酒的真假,于是就买了两箱备在家中。我自己平时不喝酒,战友的老婆方女士知道这件事后,就引荐了正想买茅台酒的倪先生,没想到一个顺水人情却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不管汪先生怎么说,他把假酒卖给他人,已让自己成了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当事人。前几天,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长安分局向汪先生送达了《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当得知将被处罚29000元时,汪先生捶胸顿足:“这就是不懂法律的代价啊!”

  海宁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和喜欢做微商的朋友,朋友圈的信息渠道虽然宽广,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还是得擦亮眼睛仔细辨别;交易过程不论发生在正规商场,还是微信朋友圈,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同样得受到法律的惩处;交易双方不论卖家还是买家,切不可因贪小便宜,而让自己吃了大亏。

  6月6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从总体要求、明确签约服务主体、优化签约服务内涵等八个方面提出二十一条指导意见。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意见》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见》要求突出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到2020年,力争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明确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的重要作用

  《意见》要求,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突出中西医结合,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

  《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家庭医生团队将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意见》提出,要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其中,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

  现阶段,要首先从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入手,确定服务内容,并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要求各地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协商确定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项目、内涵、流程、规范、标准。

  《意见》要求,积极引导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意见》提出,要明确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服务场所和辅助性服务,并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实行团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应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健全并加强鼓励机制 增强签约服务吸引力

  2016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意见》在签约服务收付费、建立签约服务激励机制、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意见》要求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规范其他诊疗服务收费。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

  同时,要求建立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签约服务水平。各地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健全签约服务管理规范,通过加强技术支持、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来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职能,统一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对签约服务行为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