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科 > 健康生活

北京近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年均增长3.19%

北京近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年均增长3.19%

  根据北京市死因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恶性肿瘤已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首位,发病率也以年均3.19%的速度逐年攀升。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介绍,统计显示,北京市居民男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肺癌发病率居第一位,其次是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发病位居第一,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及子宫体癌。

  据近10年的肿瘤登记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甲状腺癌、男性前列腺癌、女性宫颈癌增长明显。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负责人介绍,虽然癌症有遗传、基因等因素,且是不能控制的,但总体来说是可以预防的。多年来的研究和防治实践已经证明,人们若能改变生活方式,可避免患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许多常见癌症。

  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有规律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大约40%的癌症;有40%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得以治愈。所以,癌症是可防、可治的。

  近年来,北京市在丰台区、海淀区等涉农区县开展大肠癌和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从2012年起,北京在6城区部分街道,对40岁至69岁常住居民进行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等5种高发癌种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北京市还开展了肿瘤预防的全民健康教育,在医疗机构开设戒烟门诊,创建无烟环境,推动控烟立法等。

  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HRQ)的一份报告显示,慢性疼痛的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根据剂量的高低可能会有导致严重危害的风险,但相关证据很少。

  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太平洋西北地区循证实践中心/华盛顿大学的Roger Chou博士及其同事称,这份报告旨在解答关于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四大方面的问题:疗效以及较之非阿片类药物的相对疗效、危害和不良事件、剂量策略、风险评估与风险降低策略。

  这份报告主要是基于39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但由于少有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这四个方面的许多关键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特别是关于疗效和相对疗效的所有关键问题都没能解答。除一项研究外,其他所有解答了某个关键问题的研究都为低证据强度。

  关于危害和不良事件的研究显示,在初级医疗保健中,确诊为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发生率为0.6%~8%,阿片类药物依赖的发生率为3.1%~26%。异常药物相关行为的发生率为5.7%~37.1%。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与药物滥用、用药过量、骨折、心肌梗死以及性功能障碍指标相关。剂量越高,发生这些结局的风险就越高。

  作者发现,评估剂量策略与严重危害风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非常少。有一项研究显示,在退伍军人组成的人群中,美沙酮的死亡风险低于长效吗啡,这与我们通常的预期恰恰相反。多项研究表明,对于接受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芬太尼口腔或鼻腔给药在治疗急性疼痛方面更有效,不过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短期结局。研究者没有找到相关研究来解答风险评估与风险降低策略方面的关键问题。

  作者写道,虽然证据的确指向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剂量越高,发生严重危害的风险就越高,但“仍需开展更多的研究以了解长期效益、药物滥用和相关结局的风险、不同阿片类药物处方方法和风险降低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