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与神经系统疾病 作用多种多样
咖啡与神经系统疾病
咖啡与头痛
最近一项系统评价对常见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联合咖啡因与单用止痛药进行了对比,大多数研究比较了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与100~130mg咖啡因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咖啡因疗效有所提升。在偏头痛中,一种常用的有效联合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咖啡因分别500/500/130mg。总之,在常用剂量的经典镇痛药基础上加用至少100mg咖啡因似乎可增加很好地缓解疼痛的可能性。
咖啡因也偶尔用于低颅压性头痛,但没有临床试验数据确定有效剂量以及与其它止痛药联合应用的方案。
咖啡与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目前,只有两种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米多君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药物屈昔多巴。紧急咖啡因治疗使血压上升。最近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对12例患者口服米多君与麦角胺1mg加咖啡因100mg进行比较,联合用药增加坐位血压的程度与米多君相同,改善自主神经衰竭症状的作用更好。不幸的是,还没有关于单用咖啡因在自主神经衰竭的治疗的使用信息。
咖啡与年龄相关性认知下降
研究表明,习惯性摄入咖啡因可促进老年人的认知储备,尤其是女性。因此,早餐一杯咖啡可以预防老年人在上午和下午之间的机能下降。咖啡因(200mg)似乎也改善可老年人的反应时间和工作记忆。
2010年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9项研究,观察咖啡因对不同方法测量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或下降的影响,发现咖啡因摄入可降低不同认知测试的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在所有对茶和咖啡的研究中,摄入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均较低,但没有剂量效应的证据。这些作用见于每日摄入3-4杯咖啡的患者,对女性的作用较男性更强。这种性别差异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咖啡与阿尔茨海默病
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规律摄入咖啡因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特别是在老年人和病前阶段。荟萃分析显示,咖啡的摄入有明显保护作用。
咖啡与帕金森病
咖啡因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早在60年代末已有报道。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咖啡因的摄入与帕金森病风险呈负向剂量-反应关系。咖啡似乎可降低或延缓帕金森病的发展,主要因素是咖啡因。
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摄入咖啡因者与非摄入者相比,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平均降低了25%,并且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咖啡因摄入量越高,帕金森病风险越低。一些研究表明,80%摄入量咖啡达4杯/天以上者,帕金森风险降低更明显。咖啡因摄入量每增加300mg(约三杯咖啡),帕金森病风险降低24-32%。快、慢代谢者风险降低的程度相似。
在两项荟萃分析中,女性降低的风险与男性不同。咖啡因对帕金森病风险的影响受绝经后激素治疗的影响。此外,与服用激素替代疗法相比,这种相关性在没有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绝经女性更明显只有CYP1A2的遗传多态性与咖啡因诱导的酶活性下降有关,在女性轻微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而男性风险不增加。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患帕金森病的患者报告称,咖啡因并不能改变整体生活质量、抑郁或睡眠质量。咖啡因对过度嗜睡只有不甚明确的改善,但可客观地改善运动症状。在动物实验中,咖啡因可抵抗帕金森病小鼠和大鼠的症状和提高左旋多巴的作用。咖啡因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和长期左旋多巴治疗产生的运动并发症,可能对帕金森病的症状治疗有效。
咖啡与脑卒中
一些研究报告称,适度的摄入咖啡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并减小患卒中的有害后果。研究表明,无论男性或女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每天摄入咖啡2-8杯的人群卒中风险降低7-14%。
2014年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显示,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摄入5杯咖啡可使脑卒中风险降低5%,每日3.5杯使卒中风险降低15%。最近的一篇文献综述证实这些数字。大多数多种族/民族且不限制性别的前瞻性研究都支持这种负性相关性,但尚需要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证实咖啡因与脑卒中的关系。
曾有研究者将咖啡因与乙醇混合,作为脑卒中的一种试验性治疗,结果显示在发病95分钟内给予鸡尾酒治疗的效果是很理想的,但尚需要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来验证这种混合物的神经保护性。
咖啡因与癫痫
咖啡因在人类的致痫作用一直争论不休。事实上,在动物模型中,急性咖啡因摄入可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并使癫痫诱发的脑损伤加重。相反,慢性咖啡因摄入可降低癫痫发作的易感性和减少癫痫持续状态导致的脑损伤。
在年轻女性中,中高量咖啡因摄入不增加癫痫或抽搐发作的风险。同样地,研究显示癫痫发作前24小时的咖啡因摄入与非发作日的摄入量比较,前者对发作并无影响。只有大量咖啡因摄入可能会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因此,大多数癫痫患者似乎没有必要过多关注或控制咖啡/咖啡因摄入量。
但是,有几种因素可作为癫痫患者发作的诱因。睡眠剥夺是一种常见的诱因,它有时可能与大量摄入咖啡因相关。一些研究报道了癫痫发作的触发因素,但尚没有关于咖啡因在癫痫患者对睡眠剥夺的作用研究。适度且均衡地摄入咖啡因似乎不会诱发或加重癫痫发作。
结论
摄入中等水平(不超过200mg/次或400mg/天)的咖啡/咖啡因似乎不会对人类健康有任何有害影响。咖啡因可提高警觉、帮助集中注意力,但因此可能会干扰睡眠质量。咖啡因可使一部分人的焦虑程度增加。
对于偏头痛和头痛,咖啡因可增加一般镇痛药物的效果。在非随机观察性队列研究中,长期摄入咖啡/咖啡因可减少年龄相关认知能力下降,降低发生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常规摄入量不会影响癫痫发作。因此,每日摄入咖啡和咖啡因可以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且不应阻止老年人的摄入。
6月8日,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今年5月组织对深圳市食品生产、流通及餐饮环节的粽子食品开展抽样检验工作的情况。
抽检三个环节经营主体75家,抽检粽子146批次,检验项目主要为致病菌、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尽管深圳市粽子抽检情况良好,但是市民在食用的过程中也要多加注意。市食药局提醒市民,要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并保存相应购物凭证,要认清QS标志;查看真空包装是否漏气涨袋、有没有变质;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对于真空包装类和速冻类粽子,购买后按照标签所示方式保存,并按照标示食用方法加工食用。散装粽子注意适量买入,最好是现吃现买,避免粽子变质。
生熟粽子分开贮存,打开的粽子存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2小时。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双手,冷藏或冷冻过的粽子,在食用之前应加热至中心温度达75摄氏度及以上,吃剩的粽子不应重复加热超过1次,不要食用馅料已发酸、发苦或口味不正的粽子。
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的粽子和生产经营粽子的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记者 解冰)
粽子不宜冷吃多吃
今天就是传统的端午节,大家一定少不了品尝传统美食——粽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的食材也更加丰富,曾瑶池表示,粽子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养生食品,它的养生功效主要表现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补中益气、开胃健脾和美白养颜等方面。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只要掌握好窍门,美味与健康是可以兼得的。
曾瑶池表示,包粽子的叶子在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等药用功能。
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的抗热机能。近年来研究证明,粽叶(箬竹叶)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癌作用。
“一般来说,糯米、红豆、红枣是粽子常用配料。”曾瑶池表示,红豆含有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素,有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等功效;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对于脾胃虚弱和肠胃功能欠佳的人,如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糯米对那些胃酸少、消化差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食品。
那么,粽子怎么吃更健康呢?曾瑶池表示,粽子应趁热吃,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
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但早餐更合适,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食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方便。吃了粽子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的唯一食品,要配菜吃,因为热糯米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搭配些蔬菜来配合,利于平稳血糖,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
此外,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腻的菜。
-
老年人不宜多走卵石路在一些城市的居民小区内,用鹅卵石铺就的健身路往往成为健身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人的钟爱。但运动医学专家却指出,老年人长时间走这
-
日本流行福寿操可助老人睡眠如果你能在睡前做好6个动作,对改善老年人的睡眠会很有帮助。第一节活动脖颈:头向前倾,直到感觉肌肉有些抽紧,持续10秒钟。前
-
玉米粒饼的做法_玉米粒饼_怎么做_制作方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玉米粒饼是很常见的,对这样食物吃的时候,完全是可以放心进行,吃这类食物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不过在
-
清炖羊排的家常做法_羊排_怎么做_制作方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羊排其实就是羊身上肋骨的部位。羊肉在冬天是非常流行的,很多人都喜欢
-
糖衣花生米的做法 _花生米_怎么做_家常做法_做法大全文章导读 糖衣花生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零食,在超市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精品包装的和散装零售的。其实糖衣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