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进补的“四因”制宜原则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具有很好的养生妙用,所以中医都很重视食补养生的方法,当然食补也是有很多讲究的,那么食补该怎么补最有效?食补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就来听听中医的介绍。
中医介绍,根据传统食补理论,食补应该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因性制宜。
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曰:“人与天地相参也。”因时制宜,就是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季节的气候特点及对*的影响,选取适宜的食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养阳”。因为春生、夏长,而生长属阳,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养阳气,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风土论证》里的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合而食”。宋代苏颂也主张:“昔人正月节食五辛,以避疠气,调韭、葱、菇、蒜、姜也。”这些辛温食物可以温补*阳气,抗拒风寒,保养*生发之气。特别是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寒暖交替,阴寒之气渐惭退去、阳刚之气开始生发,此时,应少吃或不吃性寒食物,以防阻遏阳气发越。又因为肝主春,春天当重养肝。“酸入肝”(《黄帝内经》),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千金要方》)。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夏养阳”。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夏时为心火当令,“心通于夏气”(《黄帝内经》),《千金要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因“苦入心”,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故多食点辛味食物,可避免心气偏亢,有助于补益肺气。《养生论》亦言:“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热也。”所以,夏季一定要少食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多食些清热利湿、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南瓜、莲藕、莲子、薏米、山药、西瓜、桃子、草莓、西红柿、黄瓜等。夏季宜“清补”。鸭是夏日清补佳品,鸭性寒凉,中医主张“热者寒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
“秋养阴”。秋属金而通于肺气,故秋季饮食顺应肺气清肃下降的特点,多食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之品,如:芝麻、银耳、藕、乌骨鸡、猪肺、鸭蛋、蜂蜜、豆浆、核桃粥、花生粥等。以防秋燥伤阴。秋气主肃杀收敛,宜“少辛增酸”,因肺气胜于秋,少食辛味是防肺气太盛,损伤肝功能。食酸味有利于肺气之收,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故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蔬果如菠菜、橄榄、萝卜、石榴、苹果、梨、枇杷、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以利肺气。
“冬养阴”。冬季阴气极盛,万物生理功能低下,阳气、精气内藏。《黄帝内经》有“冬三月,此为闭藏,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冬季要顺应自然界阴气闭藏而注重养护肾气,使肾精充足。冬季*滋阴潜阳,*的生理活动有所收敛,藏能量和营养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储备。一日三餐应选取保阴潜阳的食物。低温时*热能消耗明显增加,因此冬季食补应增加热量。根据保阴潜阳和增加热量的要求,应多选食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海参、鱼类、龟鳖、虾、牛奶、鸡蛋、藕、木耳、银耳、核桃、栗子、白薯等。
好文推荐:
-
女性手脚冰凉怎么办?教你几招避免寒气手脚冰凉有可能是血液循环不通畅引起的,按摩肚脐能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改善手脚冰凉的状况,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坚持泡脚,具有
-
中医治疗脚气病 有什么好的方法现在很多人都有脚气病的情况,本来这个病也是非常的容易传染,一不小心就让自己患上了脚气病,那么你知道,中医是如何治疗脚气病
-
中医药是如何治疗肺癌的肺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非常快,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有着很大的威胁。该病的病因至
-
中医养生得先养神在中医中,养生要先养神,这样才能真正的养生。那么中医怎么养神呢?对养生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呢?下面我们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详
-
中医治疗鼻咽癌有什么优势中医通过清热解毒,宣肺利窍,消痰散结。滋肝肾,补气血。凉血熄风,解毒散结等可以治疗痰浊凝聚型,阴血亏损型,火热内困型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