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疲劳,没有精神,去医院做检查,却是一切正常。大家会有一种疑问?我怎么啦,是病吗?为什么检查不出问题。其实,这就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这是间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的不科学,工作生活压力大,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很多,尤其是许多白领一族。但现代医学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往往针对疾病状态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许多功能性的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却没有很好的办法,然而,中医在这方面却优势明显。同时,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方面也独具一格,突显优势。这与中医的理论核心是分不开的。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强调了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的生理变化随着自然界季节、时日、气候、地理的改变而起着相应的变化。如*脉搏的变化,就是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脉象。据吴主任介绍,四川一位老中医曾遇这样一个病例:按照正常的脉象,一个人在冬天的时候,脉是向下沉的,是不容易摸到的。而那个病人在冬天的时候,脉象却是洪大的,轻轻的就能摸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脉象,如果不接受治疗,很容易在夏天患上很严重的疾病,结果,那个病人没有接受治疗,夏天由于脑血管破裂死亡。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疾病的变化。因此,天人相应思想在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点是辨证论治,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症候、症型,部位。然后,有针对性的调理脏腑功能,确定相应的治法。比如,一个长期失眠的病人,总觉得心烦,没有精神,根据中医理论,这属于心气不足,医生在运用中医的理论对病人进行辨证之后,就会采用弥补心气的治疗方法。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而且,病情又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因人,因时而异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化,个性化医疗。

  除此之外,中医养生防病的形式多样化,从导引图到五禽戏,从炼丹术到膏方,从砭石到针灸,从按蹻到推拿,从四时调摄到子午流注保健。英国一位叫李约瑟的学者曾经高度评价中医说到:“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