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诊自疗的生活方式 中医养生防患于未然
早在古代中医学说《黄帝内经》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个传统的中医思想就是在强调中医养生防患于未然,要落实到自诊自疗的生活方式上。那么自诊自疗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寻医问药网中医频道就为大家讲解自诊自疗的生活方式。
自诊自疗的生活方式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前后,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一文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洪蕾指出:当前“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现代“疾病谱的改变,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新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中医更凸显优势。
治未病第一要 无病先防
中医以为治未病要抓住*异常体质状态,不同的异常体质状态会发展为未来的疾病,因此中医调理好这些异常体质状态是防病于未然的具体措施。
治未病第二要 既病防变
有病早治,通过中医调理使病势好转和痊愈。防止疾病出现后遗症,如:心脑血管硬化,要通过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扶脾祛痰,防止心脑血管硬化和形成血栓。
防病复发,如血糖高,通过扶脾舒肝,改善肝脾的运化和疏泄恢复*的代谢功能,注意饮食摄入调理,适当华夏体育健身,使血糖保持长期正常,身体康健。再如:焦虑症 通过滋养心肾之阴阳,平肝之郁火,达到心肾相交,疏理中焦,平肝阳,养心阴,使患者情志平和,气机畅顺,为焦虑症的康复打下物质基础。
伴随中医养生新的健康理念,治未病更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彰显出其学术优势。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于雅婷认为:中医“未病” 状态涉及的异常体质状态有: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邪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气虚质、血虚症等9种。
现在我们都了解了自诊自疗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中医养生,经常锻炼身体,及时调理我们身体的异常体质状态,形成良好的自诊自疗生活习惯,将疾病防患于未然。
-
手脚麻木可能是哪些疾病?手脚麻木很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动脉硬化,会引起手脚麻木的现象,高血压也会出现手脚麻木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的状况
-
白发位置有讲究 两鬓斑白或是肝火旺盛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观看身体的外在的变化,那么就能很好的掌握身体的健康情况。头发是身体的一个部分,中医介绍,头发的变化
-
身体疲劳伤健康 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对忙碌的上班族来说,总是会感觉身体疲劳,提不起劲头。专家提示身体疲劳不是简单问题,如果疲劳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那健康就会
-
肾脏健康 足部变化能显现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是相互联系的,身体内部的一些疾患会在眼睛,手部,组不等部位体现出来。专家介绍,足部有很多的穴位,与身体
-
指甲与健康的关系 隐藏诸多健康信息指甲是身体的一个部位,我们经常会在指甲上做些文章,为了让指甲更漂亮,我们会给指甲做做美容,就是常说的美甲。关注指甲美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