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症状及合理药物应用

常见皮肤病症状及合理药物应用

皮肤为*最大的器官,覆盖在*表面,不仅是*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入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器官。*皮肤也很脆弱容易患病,了解常见的皮肤病症状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皮肤病患者是有必要的。

皮肤病主观感受来分可分为他觉症状和自觉症状。

他觉症状

他觉症状是指用肉眼看得到或用手能感觉到的发生于皮肤和黏膜上的各种病变,即皮肤损害或皮疹,简称为皮损。通常有斑疹(红斑、紫癜、发绀、黑斑、白斑、黄斑、蓝斑)、毛细血管扩张、风团、丘疹、结节、囊肿、肿物、皮肤肥厚、皮肤过剩、皮肤松弛、皮肤弹性过度、硬化、水肿、水疱、脓疱、脓肿、溃疡、瘘管、窦道、坏死、糜烂、浸渍、皲裂、凹沟、凹坑、瘢痕、萎缩、痂、鳞屑、表皮剥脱、苔藓样变、角化过度、少毛、多毛、白毛、异形毛、多油、少油、多汗、少汗、异常汗等。

自觉症状

自觉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觉到的症状。自觉症状因疾病的种类和轻重、因个人感受性的不同而有许多变化和很大的差别。通常有瘙痒、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此外患者还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头晕、乏力、畏食、肌肉疼痛、关节痛、妄想等全身症状

合理选用药物

皮肤科外用药剂类型主要分为粉剂、洗剂、湿敷剂、软膏剂、糊剂、硬膏、酊剂和醑剂、油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和喷雾剂等。不同的剂型对于皮损可发挥不同的作用,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例如急性湿疹的渗出期,应选用溶液湿敷为宜,用硼酸水或其他药水湿敷可收到较好效果。此时如选用软膏,例如硼酸软膏,虽然药物及浓度相同,反而会使渗出加重、炎症加剧。外用药物也可因所处的剂型不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例如5%水杨酸粉剂(锌氧粉)用于足癣无大刺激性,5%水杨酸软膏则有一定刺激性,若5%水杨酸酊则刺激性较大。合理选用剂型是使皮肤病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则之一。可根据病期、皮损性质选择外用药的剂型。

首先根据病因来选用药物,病因不明者则根据病变性质来选择药物。如化脓性皮肤病选用抗细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用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选用皮质类固醇或非甾体抗炎药,以瘙痒为主又无明确病因者选用止痒剂。其次要根据皮肤病的病期选用适宜的药物。例如在急性炎症的进行期,皮肤敏感性高。宜选用性质缓和和浓度较低的药物如保护剂、收敛剂等,应避免刺激性强和浓度过高的药物如角质溶解剂及作用较强的角质促成剂。应注意有些外用药因浓度不同,其作用相差甚远,使用不当可引起不良后果。例如水杨酸软膏在低浓度(3%以下)可有止痒及轻度角质促成作用,5%~10%则有角质松解和剥脱、杀真菌作用,20%以上则有腐蚀用。此外,不应选择致敏性强的药物外用,选择有全身作用的抗菌药物外用也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