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治失眠

健脾祛湿治失眠

人的一生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酣畅的睡眠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对疲惫的释放,对精神的抚慰。睡眠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生命的健康与质量。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根据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显示,中国人有43.4%经历过或正在经受不同程度的失眠。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睡眠健康的重要性,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对治疗失眠有独特的见解。中医治疗失眠都是从辨证入手,同样是失眠,但有不同的病机,如有的属于心肾失交,有的属于肝胃失和,有的属于中焦湿热等,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例如有一位失眠患者,男性,47岁,患失眠多年,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平时靠服用安眠药物维持,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属于现代医学代谢综合征),服用多种西药,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选用中药调理。诊时见其面色晦暗,舌体胖,质暗红,苔黄腻,脉滑。平素饮酒应酬较多,经常口干苦,偶有胸脘胀痛,足趾关节偶有肿痛,便秘溲黄。专家他开了芳化湿浊、和胃降逆的方子:

处方:藿荷梗各12克,竹节参15克,厚朴12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竹半夏10克,白蔻仁6克(后下),菖蒲12克,郁金12克,茵陈12克,茯苓30克,炒枳实15克,苦参10克,六一散(包)2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0克。

服药后睡眠明显改善,一直坚持服药近两个月,保持很好,口苦、脘胀、便秘等症状亦随之改善,各项代谢指标已有所下降。但春节期间停药,加之饮酒、生活无规律,失眠又复发,伴有腰酸乏力,眼干,大便干,察其双眼圈发暗,舌质暗红,苔黄浊腻,脉弦滑。专家又给他开了调心脾、益肝肾、清湿热的方子:

处方:金雀根30克,西洋参10克(先煎),炒苍术15克,厚朴12克,郁金12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砂仁(后下)10克,黄连12克,寄生15克,竹半夏1克,土茯苓30克,炒杜仲12克,泽泻15克,盐知柏各9克,坤草15克,川怀牛膝各15克。

茶饮方:小麦30克,绿萼梅12克,炒枣仁20克,夜交藤18克,玉米须30克,豨莶草18克,生龙牡各30克,知母12克,甘草6克。

这个病人因平素生活素无规律,饮酒过多,伤及脾胃,致湿热内蕴,上扰心神,致睡眠不安,另一方面,湿浊内蕴,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影响营卫运行,亦可导致失眠,所谓“胃不和卧不安”;但其总体病机应是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所以专家第一个方中用了大量健脾利湿降浊之品,兼加了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药后睡眠明显好转,全方以清利湿浊为主线,不用安神药而神自安。复诊时,因饮食不节,失眠又反复,因其湿浊病机仍在,专家仍用了清利湿浊之品,因患者出现腰酸乏力,眼圈发暗,眼睛干涩、大便干等肝肾不足和心脾两虚之象,故加入了补益肝肾之杜仲、牛膝、寄生、知柏、龙牡和健脾益气养阴之西洋参、小麦、绿萼梅、甘草等,正所谓“有是证,用是药”,看来,辨证论治对保证疗效确实非常重要。

总之,预防和治疗失眠是一个综合的工程,要中西医结合。特别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调节,养成好的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枕头,床等都用舒适,同时睡眠时间,睡觉姿式也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