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梦有益还是有害:老做噩梦是疾病信号

常做梦有益还是有害:老做噩梦是疾病信号

前不久,一部名为《盗梦空间》的美国大片登陆国内各大城市的影院,引起极大反响。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梦的科幻故事:剧中人物如何“造梦”,又如何潜入别人的梦中“盗梦”。梦,从来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感。每个人都会做梦,因此每个人都想知道,梦究竟是怎么回事?频繁做梦对*健康有益还是有害?

人人有梦,夜夜必梦

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做2~6个梦,这是现代心理生理学得出的科学结论。也就是说,尽管你今早起来大脑中空空如也,以为自己一夜无梦,实际上,梦已经悄悄地来过,又悄悄地走了,没有在你的意识中留下痕迹。

为什么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做了梦,有时却不知道?这和你醒来的时间有关。按照对脑电波的分析,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刚刚入睡时,处在慢波睡眠中,然后慢慢进入快波睡眠。慢波睡眠也叫无梦睡眠,是对肌肉和身体各个系统疲劳的调整,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很大意义。而快波睡眠才是真正让大脑休息的睡眠,也叫有梦睡眠。这时,负责逻辑思维、白天最辛苦的左脑几乎不工作了,负责情感思维的右脑接了左脑的班。梦,就产生了。

在漫长的一夜中,慢波和快波睡眠循环往复地交替。先是80~120分钟的慢波睡眠,接着是20~30分钟的快波睡眠,然后再是慢波睡眠、快波睡眠……循环4~5个周期,所以人的梦也是反复出现的。如果你醒来时正好处于快波有梦睡眠中,就会依稀记得自己做了梦;但如果醒在慢波无梦睡眠中,就会认为自己一夜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