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肿大的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肿大的方法

甲状腺肿大是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身体缺乏碘元素造成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脖子病。患有甲状腺肿大的患者十分难受,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甲状腺肿呢?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甲状腺肿方面可以说各有优势,今天着重为大家讲解中医治疗甲状腺肿的方法!

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是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采用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

总之,采用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 以前治疗此病多采用口服甲状腺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方法.

中医学叫“瘿瘤”、“石瘿”、“气瘿”等。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素体虚弱,正气亏虚,饮食不得正化,停聚而成痰。谈、 气、瘀壅结于颈前而成瘿。因痰瘀结聚日久而成,故瘿肿坚硬。痰气互结,久则化火,痰火扰心则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火邪内盛,迫液外出则见身热、汗出等。病延日久损伤脾肾之阳,则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性欲减退、形体虚胖等,或瘿肿日久坚硬如石,阻塞气道、声门,则见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

以下药方可叫中医师参考观看后 再开出对应适用的中药方剂。

辨证论治

1.气郁痰阻甲状腺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胀痛不舒、胸闷喜叹息、病情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治以理气解郁、化痰消瘿,方用

四海舒郁丸加减:

葛根、鸡血藤、白芍各30克,

海藻、昆布、青木香各15克,

海蛤粉、海带、海螵蛸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见胸闷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以理气解郁;

咽部不适者,加桔梗、射干、牛蒡子等利咽消肿。

2.血郁痰结多有外伤史,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压痛点,伴见颈前肿块按质较硬或有结节,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治以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葛根、川芎、鸡血藤各30克,

海藻、昆布、当归各15克,

法夏、陈皮、连翘、羌活、青皮、海带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者,酌加三棱、莪术、穿山甲、丹参、黄药子等,

以增强活血软兼,消瘿散结之功;纳差便溏甚

3.肝火旺盛甲状腺肿大,一般柔软光滑,并见烦热汗多,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振颤、面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火,

方用栀子清肝汤和藻药散加减:

葛根、白芍、川芎各30克,

柴胡、云苓、海藻、栀子各15克,

丹皮、黄药子、牛蒡子、当归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对肝火旺盛,烦躁易怒者,加夏枯草、龙胆草清肝泻火;

肝阳内生,手指振颤着,加石决明、钩藤、牡蛎平肝熄风;

胃热内生,多食善饥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火。

4.心肝阴虚甲状腺肿大或不明显,质软、一般起病较缓,伴见心悸不宁,心烦失眠,咽干目眩,手指颤动,脉弦细数。治宜滋养阴经,宁心柔肝,

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葛根、白芍、生地各30克,

玄参、麦冬、当归、酸枣仁、柏子仁、白茯苓各15克,

丹参、五味子、远志、桔梗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阴亏虚,肝经不合而见胁痛隐隐者,可用一贯煎加枸杞子、川楝子养肝舒肝;

虚风内动,手指及舌体颤抖者,加钩藤、白芍平肝熄风;

肾阴亏虚而见腰膝酸软者,加牛膝、菟丝子、龟板、寄生等滋补肾阴。

甲状腺肿不是甲亢,在治疗时要注意区分,并且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调理,如果是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就要及时补充碘元素。希望上述介绍对您和您的家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