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八纲辨证的具体含义
中医给很多人的感觉都是深奥、生涩难懂、专业。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是很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我们在看一些中医养生的文章时,经常能看到一些阴阳平衡、阴虚、阳虚之类的词语,但是具体含义是什么,很多人都不是很懂,只是从字面上猜测,其实这些都是属于中医的八纲辨证。
推荐阅读:“藏象学说”的具体含义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纲要。主要通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八纲辨证中,表、里辨证疾病的部位;寒、热确定疾病的性质;虚、实找出正邪斗争的盛衰;再从阴、阳为总纲,加以概括。表、热、实属阳证;里、寒、虚属阴证。
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八纲辨证时,不应把上述八种症候孤立起来看,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又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以表里与寒热虚实的联系为例:表证,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之分,还有表热里寒、表寒里热、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此外,又可因机体抵抗力的改变而相互转化。一般地说,阳证转化为阴证;实证转化为虚证,都表明病情的恶化。阴证转化为阳证、虚证转化为实证,说明病情的好转;由表入里表示病情加重,由里出表表示病情的好转。总之对于八纲运用,既要有分纲的分析,又要有综合的归纳。
表里
表里辩证是鉴别病变所在部位和病情深浅的纲领。表证,病变部位在体表(皮毛、肌肉、经脉);里证,病变部位在脏腑。表虚与表实的主要鉴别点,无汗与有汗为重要指征,有汗者为表虚,无汗者为表实。进行表里辩证时,还须掌握其特征,如表证恶寒,得温加衣不减,而里证畏寒,得温加衣即减;又如表证发热与恶寒并见,多无定时,而里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有定时。此外尚须注意有否表里同病,初病表证,继而出现里证时,应判断表证是否已经入里,还有无表证存在。
寒热
寒和热是分辨疾病性质的一种方法。属寒或属热可单独出现,也可寒热错杂,甚至出现各种假象,如热极似寒,寒极似热。临床亦可见寒热现象,如真寒假热:口渴不喜冷饮,饮亦不多,身热反欲穿衣,面赤足冷,狂躁无力,禁之则止,脉沉细迟弱,舌苔淡黄而润或灰白润;真热假寒:神汉不欲穿衣,肢冷而身热齿焦,腹泻而矢气极臭,脉滑实有力,苔白有而不润或苔白质绛。
虚实
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辨虚实,即辨别正气与邪气斗争力量强弱对比的关系,一般地说,内伤病、久病、寒证、年老体弱病者多为虚证;外感病、新病热证、热证年轻体壮病者多为实证。在一定条件下,虚实可以转化,一科虚实兼见。
阴阳
阴与阳,是八纲辩证的总纲。在诊断时可以根据临床证候所呈现的性质,将一切症候归纳为阴阳两个方面。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是中医用以对疾病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提出辩证的纲领。因此,八纲辩证仅仅是中医辩证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尚须进一步运用其他辩证论治的方法,才能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原则。如属于外感发热性疾病,则须再选用卫气营血、六经、或六因辩证论治等方法;若属于内伤性各种疾病(包括内、妇、儿科及外科部分疾病),,则须再运用脏腑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明确诊断,具体指导临床医疗实践。这些辨证论治的方法,虽各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但临床运用中,还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不是决然分开的。
中医理论确实是高深,中医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医也是我国的国粹,要想学好中医,只是知道以上的八纲辨证还远远不够,八纲辨证只是最基础的中医理论知识,不过上述内容,对于平时的中医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帮助!
-
关于尿液有益还是无用的讨论!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尿疗对于人们并不陌生,有人对此十分厌恶,而一些人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它不仅能够治愈大到癌症小
-
怎么才能有效的缓解疲劳?有许多人常常感到休息也不能够很好地解除疲劳,但又找不出什么原因,
-
孕妇高血脂怎么办?调整饮食很关键怀孕期间暴饮暴食或者吃得太过油腻,容易出现高血脂的问题,高血脂会引起手脚麻木,而且会严重影响腹中胎儿健康,所以孕期高血脂
-
血液粘稠该怎么办?拍拍肘窝可净化 血液粘稠不妨多拍拍肘窝血液黏稠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群居多,因为一旦患有了血液黏稠,可能会导致很多的其他疾病
-
血液粘稠吃什么好?4种食物是血液粘稠“克星”血液黏稠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并且会出现肢体麻木的问题,也会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经常会感觉到身体乏力,这些都是血液粘稠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