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 分清寒热和虚实

治疗咳嗽 分清寒热和虚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在感冒的症状中,咳嗽又是多在临床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我们该怎样根据咳嗽的性质来辨证用药呢?

外感咳嗽分清风寒风热

中医认为咳嗽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引起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外感,也可能是内伤。当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生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可服用消咳喘、解肌宁嗽丸、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舌质红,舌苔黄。治疗宜采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可服用蛇胆川贝液、川贝枇杷露、急支糖浆、桑菊银翘散、罗汉果止咳冲剂、银黄口服液等中成药。

在自己选择中成药治疗咳嗽时,应注意什么?

患者在自选止咳药时常有以下误区:

1、不辨证选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比如咳嗽有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之分,止咳药也有寒、热、湿、凉之分,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必定不好。例如蛇胆川贝液偏寒,风寒咳嗽者不宜用;消咳喘则偏热,黄痰带血者又不宜用。

2、肆意加大剂量:许多人认为中成药药性缓慢,需加大剂量才会有效。其实,有的止咳药中含有镇静剂,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即使不含西药成分的止咳药,也不可过量使用,比如强力枇杷露,大剂量服用可导致痰液排泄不畅,或者有成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