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身痛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身痛

中医是怎样有效治疗身痛的呢? 产后身痛以气虚血亏、真元大损为本,感受外邪为标。应以治本为主,辅以治标。一般而论,产后多虚、多瘀、多寒。瘀指离经之血不能即时消散而瘀滞。

产后之虚不外气血阴阳四个方面,但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又有个体差异和程度的不同,辨证分型如下:

(1)阳虚寒盛型:产后身痛,以肌肉、关节、腰背、足跟多见,恶风畏寒,炎夏身着毛衣、外套,仍喜户外晒太阳。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固表温经祛寒,方选趁痛散合玉屏风散加减。

(2)气虚卫外不固型:身痛轻,自汗明显,活动后加重,恶风畏寒,以头部、背部、足部为著。舌淡,脉虚。治宜益气养血,温经祛寒。、方选桂枝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化裁。

(3)气血虚卫外不固兼肝阳上亢型:身痛、恶风伴剧烈头痛、眼珠痛,畏光烦躁(此型均有大出血病史),舌暗红苔少,脉弦细或弦大无力。治宜滋阴潜阳平肝,佐以益气固表养血,自拟三甲归芍汤加味。

专家认为治疗产后身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产后身痛单独发病者少,常伴有自汗,恶风畏寒,说明产后之虚不单是气血亏损,筋脉失养,其真元大损、卫阳不固、腠理不密,致使邪气可乘虚直入脏腑、气血、筋脉、经髓,形成阴阳失衡、虚实夹杂、寒热俱见的复杂病理,且病位深,病程长,难速已。

(2)产后身痛的治疗,重在辨证论治,掌握产后多虚、多瘀、多寒的病理特点,辨准气、血、阴、阳的亏损程度,寒热所偏,权衡其轻重缓急,确定治疗原则,使其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邪,临床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3)产后身痛的调理、保健是很重要的环节,适其寒温、调畅情志,切记勿再感受风寒。若重感外邪或强发其汗,则预后不良,可造成久病难复的局面。调畅情志可预防肝郁气滞的伴发症。

【常用方药】

(1)趁痛散合玉屏风散加减方:防风、肉桂、制附片(开水先煎)各6g,白术、当归各10g,白芍12g,桑寄生15g,狗脊20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1剂。

(2)桂枝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方:桂枝、防风各6g,生龙牡、白芍各12g,白术、当归、炙甘草各lOg,,太子参、桑枝各15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1剂。

三甲归芍汤加味方:黄芪、桑枝各15g,龟甲、鳖甲、生牡蛎各12g,当归、白术、菊花、钩藤、枸杞子各109,防风6g。水煎服,每日1剂。待肝阳平复后,益气养血固表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