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中医精粹

中医讲解:号脉诊病的奥秘

中医讲解:号脉诊病的奥秘

中医的时候,医生会问一些问题,看看你的舌苔,还会给你号号脉,号脉就是中医学的脉诊。脉诊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出现了。中医通过号脉,了解患者的脉象,通过脉象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说说中医是如何号脉的?

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脉诊中如何把脉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1、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3、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虽然脉诊非常的神奇,可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但是想要更彻底,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那么我们也要结合其他的诊疗方法。

好文推荐:

脉象能看出什么?脉诊的秘密 >>>

大夫告诉你脉诊里面的大学问 >>>

脉诊:晨起空腹号脉结果最准确 >>>

脉诊五部曲 教你如何来切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