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问诊 要把患者当成自家人

医生问诊 要把患者当成自家人

聊天化解患者紧张情绪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两种手段能治病:一是用药,二是语言。”金铭已经当了16年的大夫了,在多年的问诊经历中他发现,医生的语言、表情、姿态在医患沟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医生在听取患者描述病情时应采取关注的表

情和关注的眼神,这些举止都传递着一种信息:我理解你的痛苦,我很重视你,我乐于帮助你。作为医生,最大的禁忌就是头也不抬地写病例。因为科室的差异,朝阳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医生王洵的服务特点是,想方设法通过聊天化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让患者在困难时感到温暖

2005年7月1日是个骄阳似火的星期五。94岁的梁老太太痛苦地躺在朝阳医院急诊科病床上,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大声呻吟着,她的一群儿女焦急地围在床边。刚刚接班的急诊科医生金铭先查看老人的病例,她是头天晚上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症状是恶心、腹痛、憋气。了解完老人的基本病情之后,他走到床边关切地询问老人的女儿:老人怎么不好?发病之前都吃过什么、做过什么?在与患者家属交流的时候,金大夫始终表情严肃,并眼神关切地注视着对方。在给老人做身体检查时,他特意要隔着一层衣服,因为他怕自己手凉,惊着病痛中的老人。

随后金铭告诉记者,在面对患者时,他运用了一些基本的医生礼仪。急诊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急症病人,在这些患者面前,医生没有必要说:“大爷、大妈,您好!”之类客气话。而是要表情严肃,动作迅速,眼神关切,让患者能感受到医生重视他、在意他,家属在一旁看了,心里也会热乎乎的。刚刚进急诊室的重病号都需要换床,金铭说,一些大夫抱着肩膀支使家属“把病人抬到那张床上去”是不对的,应该主动帮助家属一起抬,让患者和家属在困难的时候感到温暖。

■直呼患者姓名不如直接问诊

金大夫自己总结了一套接待不同患者的医生礼仪。他告诉记者,除了上述急症患者接待礼仪外,对于病不急但心急的患者也有接待技巧。据他观察,到急诊科看病的患者只有40%是真正需要看急诊的,其余的都是从医学角度讲病不急的患者。和门诊挂号看病的诊疗秩序不一样,急诊科有时候一两个小时没有患者,但有时候会突然上门十几个病人,他们会把医生团团围住,七嘴八舌。“这个时候如果对病轻的患者说,‘你没事先等会儿’,肯定会引起患者的不快,因此就需要医生的礼仪技巧来发挥作用了。”金大夫说,以他的经验,这时他会先对患者们的病情进行简单询问,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就开一些化验单让他们先把必要的检查做了,留下几个病重的再仔细地询问。

金铭认为,医生坐在诊室里高声直呼患者姓名,不如走到候诊区询问:“哪位是×××,您跟我来。”当患者坐下来“诉苦”时,医生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支持其叙述,以获得更多的资料。比如说:“您再说详细一些。”而当患者把话题扯远时,医生可以说:“这些我知道了,您还有其他不舒服吗?”将话题拉回。切忌说:“你别跟我说这些。”这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无所适从。

■医生出点子切记禁忌语

他还总结一些医生禁忌语言,如:“你这病没事。”“在我这儿看,包你的病能好。”“您这病,我看不了,估计别人也够戗。”在患者需要做某些检查时,医生也不要冷漠地说:“做不做您自己考虑吧。”把决定权推给了患者,让患者和家属一筹莫展地愣在那里。金大夫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医生要把做检查的利弊给患者讲清楚,并把自己的建议告诉患者:如果是我的亲人我该怎么怎么做。

朝阳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医生王洵的绝招是,病人一进门就能根据其语气和神态判断该患者是否精神紧张。如果是一名精神紧张的患者,那么王大夫就要通过聊天的方式找到其紧张的原因。多年的行医经验使王大夫发现,很多病人都伴有心理焦虑。比如慢性咽炎是一种很痛苦的病,让患者总是嘀咕自己是否长了瘤子。还有一些患者的家属近期被查出患有肿瘤,因此也被吓得跑来看病。遇到这样的患者,王大夫先详细解释病情,告诉他们患的不是瘤子,用点药,慢慢会好的。如果患者还有顾虑,就让他做个相关检查。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疑似肿瘤患者,也不要急于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他,而要对他说,“您的咽部长了个不明物质,为了我更好地判断,”需要您做个检查,结果可能会是什么,将来怎么治疗。这样即使检查结果不好,患者也不会感到意外。

案例一

患病难启齿门诊大厅遇尴尬

老李常年的工作就是泡在文件堆里,坐凳子成了生活中最固定的姿势。可是这几年身上长了两块皮肤病,虽说面积并不大,但是长得不是地方,对称的一边一块,一坐下正好压着,又痒又痛,既没法挠又不好对人说起,简直是苦不堪言。到了夏天,让汗水一浸更发作得厉害。这天他下决心到医院去看看。

挂了号老李就来到门诊区,吓了他一跳,诊区的门口豁然写着:皮肤和性病门诊!门口的旁边还有一个大型的电子显示器,当前的号码和病人的名字清清楚楚地显示在上边,公之于众!老李虽然官做得并不大,但是因为工作原因,他成了个不大不小的公众人物。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太多了:有他认识的,也有他不认识的。他忐忑不安地四下张望,生怕有人认识他。你说要是让人看见,人家会不会怀疑我有……他想走,可是挂个号也不容易呢。再说身上有病也不能不看哪。走还是不走?他正在犹豫的时候,就听见有人从后边叫他。“李处!您来看病哪?”他回头一看,是单位里的一个同事。“我,我来看一个病人。”老李支支吾吾地说,边说边往外走。可就在这个时候,门口的护士清脆的声音正好叫他的名字:“李××,3号诊室!”

老李假装没听见,一边放大了声音和同事扯闲话,一边赶快往外走。

“李处,到您了。”“没有,没有。”“显示牌上不是您的名字吗?您去吧,我保证不说出去。”这下老李没办法了,只好低着头往门里走。“‘我保证不说出去’这是什么意思?”他越想越不是滋味。都进了门了,他又翻身出来,一把抓住同事:“我没得那种病,我就是坐的地方长了两块癣!”同事显得并不相信,笑眯眯地说:“知道,知道,您去吧。”老李有口莫辩,无奈地瞪了电子表示牌一眼,心里说:“你怎么就不知道保护病人的隐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