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学破解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难题

络病学破解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难题

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专家学者一千余人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陈凯先、陈灝珠、张运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国际络病学大会”作为跨学科、高水平、大规模的学术盛会,自2005年开始举办以来,推动了络病学学科的深入发展,并已逐步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交流血管病变防治研究进展的重要平台!“络病理论及其应用”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重大科技成果标志着多年来由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共同努力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得到医学界的肯定。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参松养心胶囊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花清瘟胶囊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对推广弘扬络病学科,发挥络病理论的临床指导作用,培养络病理论研究高层次人才梯队,对进一步推动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和络病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发布了络病理论指导药物——通心络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改善急性心梗患者在大血管支架术后微血管阻塞的状况,通心络代表的中医药学有望破解心脏微血管阻塞这一困扰心血管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专家介绍,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中国社会的老中青三代人得心脑血管病的高危期,其中心梗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急性心梗患者的功能恢复不良主要是心脏微血管的损伤没能很好修复造成的。心脏的血管堵塞是发生在相对较大的血管,大血管受阻,下游分支血管则血流不畅,相应灌溉的区域因缺血、缺氧造成微血管内皮损伤,继而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无再流的核心机制,放支架后虽然疏通了血管主干,而微血管损伤很难恢复,微血管阻塞,心脏组织仍无血液供应,医学上称为无再流现象。可造成严重心肌损害、进行性左室扩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急性心梗后无再流是不能降低冠脉再通后5%病死率的重要原因。无再流导致心肌不能有效再灌注已经成为后再灌注治疗时代的主要障碍,恢复心肌组织供血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