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吗?

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吗?

 

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引起的,其实这种说法不科学。糖尿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引发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与遗传、病毒、免疫、受体障碍、胰岛素自体抵抗、精神失调、饮食不洁等都有很大关系。据文献报道,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与发生糖尿病无明显关系,而且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者糖尿病发病率并不比高蛋白饮食者为高,但若过多食用白糖等单糖引起肥胖,可以诱发糖尿病。如果一个人处于肥胖或超重状态,患糖尿病的风险,当然较体重正常者增高。但肥胖或超重,不是糖一家的“功劳”,而是“糖类+脂类”作用的结果。

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保持在正常范围,是因为有充足的胰岛素进行调节。如果胰岛素分泌失调,就会引起血液中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影响了对糖的调节,当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糖升至160~180毫克时,即超过肾小管吸收糖分的能力时,尿液中的糖分增加,才出现了血糖增高现象。所以,患糖尿病是因吃糖多了的说法不正确。当然,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吃糖为好。因为糖会引起血糖迅速升高,使受损的胰岛负担更重,加重病情。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本病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消瘅”,它是综合性的致病因素,尤与嗜酒、喜食膏腴和过度精神紧张有关,三者综合发病者较多。不论情志、房劳、厚味、嗜酒等因素,其造成消渴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积热伤阴,阴虚火旺,耗损肺、脾(胃)、肾诸脏,热伤肺阴,肺液干涸,敷布失职,多饮而烦渴不止;邪伤胃阴,胃火炽盛,消谷善饮,肌肉消瘦;热邪伤肾,肾阴亏虚,精气不足,固摄失权,精微不藏,多尿而频,或有甜味,或如脂膏。此三者其始虽异,其终则同,最后损伤肺、胃、肾阴液,而致成本病。现分述如下:

燥热内生 长期过食甘肥,醇酒厚味,以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易致消渴。亦有意欲长寿,或快情纵欲,长时服用温燥壮阳之剂,或久病误服温燥之品致使燥热内生,阴津亏损,发为消渴。

五志化火 长期过度精神刺激,情绪紧张,五志过极,火热内生,灼阴伤肺而失治节;亦有忧愁思虑,情怀不畅,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发为本病。

肾阴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肾脏素虚;或病后阴血亏衰,火旺阳亢,消灼阴津;或因房室不节,劳伤过度,伤耗阴津,肾阴亏损。阴虚火旺,上蒸肺胃,遂致肾虚、肺燥、胃热发为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