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与长寿的理论与方法

中医养生与长寿的理论与方法

长寿是我们都向往过的一件事情,但是真正能够很好的做到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一般的情况下面其实最好是能够对于很多的养生方法进行关注才好。下面寻医问药中医频道就来为大家介绍传统中医养生与长寿的理论与方法。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各种气候食用各种适应当季的食物以及做一些运动,能让机体更好的适应外界的改变,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也可食用一些保健营养品,就能以增强免疫能力,做到邪不压正。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传统中医里面,可能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需要注重慢慢地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理的,我们不能够操之过急,长寿的话,是一辈子需要努力的事情,所以我们最好是能够多多的对于这方面关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