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食补 > 保健食疗

糖友学会科学饮食才可有效控制血糖

糖友学会科学饮食才可有效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与新城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身体不能正常代谢糖类。而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有人把“吃好”和“好吃”等同起来,丢掉了传统饮食习惯,就很容易患上了糖尿病。那么,应该怎么“吃”才能更好地抗击糖尿病呢?下面就与小编一起来看看科学健康的糖尿病饮食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同时倡导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

吃什么?——五谷为养畜菜果助

五谷为养:在我国传统饮食中,五谷杂粮是*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即以粮食为供养*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就是说以动物性肉食作为*供养的必要补充。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利于儿童发育、生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人恢复体质。

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指蔬菜水果的营养物质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用。果蔬含有*必须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

怎么吃?——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就是说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饮膳正要》提出:日食以三餐为宜,早餐早,中餐好,晚餐少。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饥饱失度。如《黄帝内经》所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过饥的害处。《内经》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弊端。祖国医学认为进食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食积于胃肠,日久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害,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生疾病。如《内经》曾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饱食”和“大饮”就是饮食过量失于节制,因此导致了“肠澼”或痔以及气逆等病症。

谨和五味: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食物亦有寒热酸甜之别,人的体质又有虚实寒热之异。因此祖国医学非常讲究饮食的性味对健康的影响。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寒、热、温、凉的不同特性。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的不同味道(药物五味不一定和尝到的味道完全吻合)。若过食辛热温燥之品,脂肥煎炸食物不绝于口,就容易助热化火生痰,煎灼津液,就会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好文推荐:

细数男人壮阳必不可少的六大食物 >>>

挑选常识:蔬菜颜色越深保健功效越好 >>>

舌尖上的营养:解读玉米的神奇功效 >>>

糖尿病患者饮食需遵循“五宜四忌” >>>

惊!吃苦瓜真会导致不孕不育? >>>

肾虚怎么办?老中医教你补肾6绝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