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基础篇 > 营养元素 >

“砒霜门”揭露饮料安全疑云

“砒霜门”揭露饮料安全疑云

饮料,我们每天都在喝。但随着“农夫山泉”、“统一”两大知名饮料企业旗下三款畅销饮品被查出“砷超标”后,“砒霜门”事件霎时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虽然经过一再的检查,事件已经平息,但饮料安全却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的饮料是否真的安全可靠?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带着种种疑问,走进我们这期的调查报告吧。
    饮料砷超标,危害影响大
    如果不是“砒霜门”,很多消费者对“砷”这个化学元素还很陌生,虽然事件已经平息,却加深了人们对“砷”的了解和认识。“砷”是*必备的一种元素,体内缺少这一元素会影响健康。但如果饮用水中含量过高,长期饮用会导致慢性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改变,比如会出现手麻、脚麻、四肢无力、疼痛等症状。皮肤上还会有黑色素沉着。严重时甚至还可能诱发癌症。但有关专家表示,饮用水中含有的“砷”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就没有问题,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心。
    近几年来,饮料安全事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例如:2009年5月,红牛饮料被指在海外检出含有可卡因;同年11月,畅销的“益力多”、“芬达”汽水和“维他”柠檬茶等饮料,均被出指含糖量太高;王老吉凉茶被质疑产品含有不在允许使用范围之内的中药成分——夏枯草;和其正开封后,里面有异物等等。
    “砷超标”问题虽然已平息,但一次次安全事故的考验也让众多消费者产生担忧。其中,32.8%的受众担心饮料中加入过多的化学成分,而担忧饮料卫生不过关的受众也不在少数,比重达到21.1%。除此之外,买到劣质饮料、饮料名不副实等问题,也困扰着部分消费者。此次事件后,民众更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从源头抓起,给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保障。
    矿泉水最受大众青睐
    “砒霜门”事件的平复,再次掀起了饮料的购买热潮。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饮品,哪一种饮品能够在超市、商场上独领风骚呢?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各种功能性饮料、碳酸饮料,矿泉水反而更受青睐,比例达到33.7%;其次是各种茶饮料,比例也达到19.8%;其他饮品则稍逊一筹。
    选择饮品,也许精美的包装更吸引大众眼球。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逐渐重视,饮料的口感及营养则成为大众选择饮品的新标准。矿泉水虽然无色、无味,但饮品中却没有添加糖、色素等添加剂成分,并且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反而成为消费者最热衷的重要饮品之一。而一些功能性饮料、碳酸饮料虽然口感并不逊色,但也并非人人适用。因此,在选择饮品时,还是矿泉水更胜一筹。
    饮料类型多,适度饮用才健康
    饮料种类多种多样,那么,人们对不同饮料持哪些态度呢?调查中,对于碳酸饮品,42.7%的受众在明知其不是健康饮料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饮用。饮用碳酸饮料,很多人都以“爽”为主,而碳酸饮料中气泡刺激更是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但碳酸饮料都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如果长期大量饮用,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容易导致腹胀,降低食欲,从而减少日常饮食摄取,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专家建议:饮用和选购碳酸饮料的时候都要谨慎,更不要长期大量饮用。
    相对于碳酸饮料,人们对功能性饮料可能知之甚少。调查中,21.1%的受众认为功能性饮料更适用一些运动爱好者,11.7%的受众认为此种饮料更适合夜生活丰富的人群。实际上,功能性饮料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殊用途,划分人群饮用。目前,市场上功能性饮料主要有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在这些饮料中,有的产品维生素C的量达到100毫克,有的加入了缓解疲劳的牛磺酸,有的含有赖氨酸,还有一些饮料添加了具有兴奋作用的咖啡因。虽然是功能性饮料,却有一定的适用人群和禁忌人群。因此,选择时应认真参考产品说明或产品说明书。
    喝果汁就是喝健康,秉承这样的理念,很多消费者把果汁作为水果的替代品。本次调查中,就有23.2%的受众认为果汁与水果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果汁在经过层层过滤之后,营养成分很容易流失。并且果汁中含有一定的糖、色素等添加剂成分,更不利于身体健康。除此之外,鲜榨的果汁虽然新鲜美味,但果汁中的高糖分,很容易引起肥胖现象。
    “砒霜门”事件后,针对许多消费者提出的该如何选择饮料的问题,寻医问药专家给出建议:饮料还是应尽量选择大品牌,购买时要看饮料的外包装是否符合规定,有没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同时别长期固定喝同一种饮料,最好几个牌子换着喝。适当饮用饮料能补充一定能量和*所需物质,但不能当水喝。因为任何含糖饮料或功能性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身体的健康有益。
 

以上内容为寻医问药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